[发明专利]一种可作为营养面膜的温敏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485804.6 | 申请日: | 2012-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0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霞;安友;刘徐强;俞祥忠;曾凡松;庞元龙;黄玮;李宗军;蒋树斌;李晓燕;伍晓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K8/73 | 分类号: | A61K8/73;A61K8/97;A61K8/02;A61Q19/00;A61K8/34;A61K8/65 |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 51210 | 代理人: | 翟长明;韩志英 |
| 地址: | 6219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为 营养 面膜 温敏水 凝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作为营养面膜的温敏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合成的水凝胶,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美容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流行的美容面膜主要是以无纺布、纸、棉布为基材,浸渍面膜液而形成,可以直接使用,使用时直接贴服于身体某部位,随着面膜液的渗透作用,所含面膜液作用于人的皮肤,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强表皮细胞活力,滋润和营养皮肤,达到改善肤质的作用。但用无纺布、纸张、棉布等为面膜基材,除起到载体作用外,不具备美容功效。因无纺布、纸、棉布等基材吸附性不强,面膜中含液量不高。同时,所含面膜液易被基材固定,无法全部作用于皮肤表面,而且这些基材还存在与皮肤接触不贴服、不舒适等问题,导致这类面膜价值不高。
水凝胶是一些高聚物或共聚物吸收大量水分、溶胀交联而成的半固体,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水凝胶有良好的亲水性,在水中有很强的溶胀能力,但却不溶于水。水凝胶在使用过程中处溶胀状态,相当柔软,并具有橡胶弹性,可以减少对周围细胞和组织的机械冲撞和刺激,同时对皮肤无粘连,揭取无不适感,可以作为理想的人体皮肤护理的原材料。
现有的水凝胶制备方法多为化学合成法,需在较高温度下添加交联剂才能合成水凝胶。但是常用的很多交联剂对人体和环境存在毒性。在水凝胶原料选择上,天然高分子材料因其生物相容性好、来源广泛、可大量再生、可被细菌降解、不易造成白色污染等优良特性而成为研究热点,但绝大多数天然高分子材料如多糖类、蛋白类等化学交联困难,难以合成性状稳定的美容用水凝胶。合成聚合物因活性强,在交联剂作用下易于合成水凝胶,故多选用合成聚合物为水凝胶原料,但合成聚合物很大一部分对人体和环境有毒性,容易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和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作为营养面膜的温敏水凝胶。
[0006]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作为营养面膜的温敏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可作为营养面膜的温敏水凝胶,其特点是按重量百分比该组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
琼脂 0%~15%
明胶 2%~20%
羧甲基纤维素钠 1%~15%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 0.1%~5%
海藻酸及其衍生物 0%~20%
胶原蛋白 0.01%~10%
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 0.01%~5%
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 0%~6%
丙三醇 0%~4%
其余为水。
所述的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为壳聚糖或羧化壳聚糖。
所述海藻酸及其衍生物为海藻酸、海藻酸钾或海藻酸钠。
所述的海藻酸及其衍生物为海藻酸钠。
所述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为透明质酸、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锌或透明质酸钙。
所述的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为透明质酸或透明质酸钠。
所述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为卡拉胶、环糊精或魔芋粉。
本发明的一种可作为营养面膜的温敏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 按照原料组成及比例将琼脂、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及其衍生物、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海藻酸及其衍生物、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丙三醇、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溶于水中,搅拌,制成均匀溶液或乳液;
(b) 将制备的均匀溶液或乳液充入化妆品模具内,封装成型;放入60Co-γ工业辐照装置中,在吸收剂量为5kGy~60kGy下进行辐照,交联合成水凝胶。
上述水凝胶原料组合物,各组分要求水溶性好。
在上述水凝胶原料组合物中,优选的壳聚糖及其衍生物选自壳聚糖或羧化壳聚糖。
在上述水凝胶原料组合物中,优选的海藻酸及其衍生物选自海藻酸、海藻酸钾或海藻酸钠,其中最优选的是海藻酸钠。
在上述水凝胶原料组合物中,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选自透明质酸、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锌及透明质酸钙。其中最优选的是透明质酸或透明质酸钠。
在上述水凝胶原料组合物中,优选的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为卡拉胶、环糊精或魔芋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58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