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驱风除湿、补肾壮阳的保健酒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485763.0 | 申请日: | 2012-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0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 发明(设计)人: | 龚定军;聂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定军 |
| 主分类号: | A61K36/815 | 分类号: | A61K36/815;C12G3/04;A61P1/14;A61P19/02;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刘安宁 |
| 地址: | 553001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湿 补肾 壮阳 保健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组合物,具体而言,涉及以中草药为原料配制的保健药酒。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其中健康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强身健体已成为多数人的愿望。除了加强体育锻练之外,能够提高体质的药物也颇受人们的欢迎。数千年来我国在使用滋补药物进行强身健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传统的中医公开了许多新的滋补药物配方。已经有大量药酒配方申请了发明专利,例如90105403.8号《祛病滋补药酒生产方法》、95103304.2号《一种参杞滋补药酒及其生产方法》、95116408.2号《一种多功能滋补保健药酒及其制备工艺》、99116521.7号《保健滋补药酒的制作配方及工艺》、98112025.3号《一种滋补药酒》、02128150.5号《一种滋补药酒》、200310122975.3号《一种保健中药酒》、200510038945.3号《一种保健药酒》、200610155700.3号《一种中药保健药酒》、200710157489.3号《一种具有补肾功能的保健药酒及其制备方法》、200910026976.5号《保健药酒》、201110255937.X 号《一种保健药酒》、201210109175.7号《一种强健筋骨的保健药酒》和201210312148《一种保健药酒》等。上述保健药酒配方各不相同,治疗和保健效果也不尽相同。在医药实践中,一般来说,通过中药滋补达到强身健体均有一定效果、基本无副作用。但医生们仍然在探索效果更佳、更能实现保健目标的药方,以促进人们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驱风除湿、补肾壮阳的保健药酒,以帮助人们除病消灾,强身健体,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
本发明的驱风除湿、补肾壮阳的保健药酒的药材组分和用量如下:
怀牛膝35~50g 杜仲50~60g 枸杞子30~40g 吴茱萸40~60g
骨碎补50~55g 桑枝25~30g;
以上药材用3~4L的高粱白酒浸泡而成。
上述中药材中,怀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的根,味甘苦酸,性平,有散瘀血、消痈肿的作用(见浙江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832页);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树皮,味甘微辛,性温,能补肝肾,强筋骨(见《中药大辞典》1031页);枸杞子,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的成熟果实,味甘,性平,有滋肾、润肺、补肝、明目的作用(见《中药大辞典》1518页);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etaecarpa)的未成熟果实,味辛苦,性温,有毒,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的作用(见《中药大辞典》1118页);骨碎补,为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Davallia orientanis)及水龙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的根茎,味苦,性温,能活血、止血(见《中药大辞典》1658页);桑枝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的嫩枝,味苦、性平,能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见《中药大辞典》1966页)。
所用的高粱酒的酒精浓度在50°以上。
本发明的药酒制法是按配方取各味中药药材,按比例用高粱白酒密闭浸渍,常温下浸泡6~7天,之后,静置后滤去药渣,检验合格后灌装入瓶,即得到产品。
本发明的药酒服法是每天中、晚餐时,根据服用人的酒量适度饮用,一般每次50~100mL为宜。但对酒精过敏者和医嘱不能饮酒者,不能饮用。
本发明的驱风除湿、补肾壮阳的保健药酒实际使用结果表明,该药酒对风湿病、类风湿病、肩周炎患者的保健有很好的效果,对肾虚、腰痛患者也有保健作用。本发明的药酒可供成年人饮用,不分男女,尤其适用于中老年人饮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定军,未经龚定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57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