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固液浓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85559.9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9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庞仲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金凯地过滤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23 | 分类号: | B01D29/23;B01D29/35;B01D29/8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小双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浓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用于对固液混合物进行浓缩处理的浓缩机。
背景技术
根据环保的要求,各种工业污水均需经相应处理后才被允许排放到外界中。常见的污水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经过各种处理后与水分离,另一种是对污水进行浓缩处理,降低水分含量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对含有少量固态杂质的污水进行处理,通常向污水中加入凝固剂,充分搅拌后使各种杂质进一步固化,然后采取过滤的方式将固态物与水分离。公开号为‘102241467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可降低泥浆含水率的浓缩装置,其采用了搅拌池和固液分离装置的,但其处理效率不够高,一次能够处理的水量不能满足连续大量污水处理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固液浓缩机,以解决现有污水浓缩装置效率低,不能满足连续大量污水处理需求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固液浓缩机,其包括容器、搅拌器、过滤介质和缓流件,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轴和设置在搅拌轴上的搅拌桨,所述搅拌器伸入所述容器内,所述过滤介质设置在容器内的侧壁上,且与容器的侧壁间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容器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排放浓缩后的固液混合物的固液浓缩物排放口,所述容器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排放滤液的滤液排放口,所述缓流件设置在容器内,将所述容器内空间在高度方向上分隔为至少两层,用于减缓容器内固液混合物的下流速度,所述缓流件上设置有过流孔,所述搅拌轴与容器内每层空间对应的部分上至少设置有一组搅拌桨,所述容器内每层空间对应的容器侧壁上均布设置有多个扰流件,所述扰流件的扰流端为弧形,且所述弧形扰流端位于所述过滤介质和搅拌桨之间。
所述容器的侧壁上设置有脉冲阀,所述脉冲阀与高压气源连接,其出气阀口朝向所述过滤介质。
优选地,所述容器的底部呈锥形。
优选地,所述滤液排放口设置在容器侧壁的下部。
优选地,所述缓流件将所述容器内空间在高度方向上分隔为三层。
优选地,所述容器的顶部设置有固液混合物入口及驱动所述搅拌器的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搅拌器的搅拌轴同轴联接。
优选地,所述缓流件呈板状。
优选地,所述脉冲阀设置在容器上部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过滤介质为滤网或/和滤布。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固液混合物从顶部泵入容器后,经过搅拌桨的搅拌,部分液体会透过容器内侧壁上设置的过滤介质,进入过滤介质与容器侧壁间的间隙,并从滤液排放口排出,而浓缩后的固液混合物则从固液浓缩物排放口排出;在容器内设置用于减缓容器内固液混合物下流速度的缓流件,固液混合物从顶部泵入容器后,受到缓流件的阻碍,不会一次性全都到底,会透过缓流件上的过流孔逐渐流到底部,从而会受到搅拌桨更多的作用,过滤浓缩效率更高;在容器内每层空间对应的容器侧壁上均布设置多个具有弧形扰流端的扰流件,且使所述弧形扰流端位于所述过滤介质和搅拌桨之间,这样被搅拌桨带动的水旋转时,受到扰流件的阻碍,在扰流件的弧形扰流端内形成小涡流,产生了过滤介质表面自清洗的效果,增强了扰动,也提高了过滤浓缩效率;同时,在容器侧壁装设与高压气源连接的脉冲阀,通过脉冲阀间断性地向容器内充入高压空气,产生冲击振动,来清除附着在过滤介质上的固体颗粒,避免过滤介质堵塞,保证过滤浓缩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过滤浓缩效率高,可满足连续大量污水污泥处理的需求,且工作可靠、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高效固液浓缩机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高效固液浓缩机在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容器;11、固液浓缩物排放口;12、滤液排放口;21、搅拌轴;22、搅拌桨;3、过滤介质;4、缓流件;5、扰流件;6、脉冲阀;7、电动机;8、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金凯地过滤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金凯地过滤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55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