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流水线设备及其生产机台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85523.0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2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段红军;冯旭东;郭亦兵;代传强;肖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9/00 | 分类号: | B65G49/00;B65G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20161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流水线 设备 及其 机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产流水线设备及其生产机台。
背景技术
生产流水线是工业化生产中的常见设备。传统的生产流水线为刚性的直线皮带线,在皮带线两侧设置工作台。操作人员在两侧的工作台上进行产品的加工。在进一步实现自动化后,将机器固定在流水线两侧的台面上以替代人力。
生产流水线设备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而被广泛使用,然而这种生产流水线的缺点也同样明显。首先,当产线上的某一设备出现问题时,整个产线都被迫停线,因此生产流水线的生产能力不稳定。再者,当产品或者工艺切换时,整个设备的切换周期长,甚至无法进行切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生产流水线设备,以提高生产流水线设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生产流水线设备,包括多个生产机台,每一生产机台具有一标准连接机构,各生产机台之间通过该标准连接机构依次连接成生产流水线,其中每一生产机台包括机体、加工传送系统、工装回收系统和控制系统。加工传送系统设于该机体的上层,该加工传送系统以第一方向传输固定有产品的工装夹具。工装回收系统设于该机体的下层,该工装回收系统以第二方向传输该工装夹具。控制系统,包括单独的电气标准模块和通信标准模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每一生产机台的底部设有滚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加工传送系统为链条传送系统。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工装回收系统为皮带传送系统。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生产机台分为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该左边部分是活动的,该右边部分是固定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左边部分和该右边部分分别固定有链条,该左边部分下部设有滑块,该滑块坐落在一导轨上,并由一手轮驱动,从而调节该左边部分与该右边部分之间的宽度。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生产机台,是组成生产流水线的标准机台,该生产机台具有一标准连接机构,用于和另一生产机台之间依次连接成该生产流水线,且该生产机台包括机体、加工传送系统、工装回收系统和控制系统。加工传送系统设于该机体的上层,该加工传送系统以第一方向传输固定有产品的工装夹具。工装回收系统设于该机体的下层,该工装回收系统以第二方向传输该工装夹具。控制系统,包括单独的电气标准模块和通信标准模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每一生产机台的底部设有滚轮。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生产机台分为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该左边部分是活动的,该右边部分是固定的。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左边部分和该右边部分分别固定有链条,该左边部分下部设有滑块,该滑块坐落在一导轨上,并由一手轮驱动,从而调节该左边部分与该右边部分之间的宽度。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使用多个生产机台柔性地组合成生产流水线,使得当某个生产机台故障时,可以容易地更换而不会造成整个生产流水线停产。并且,当生产流水线因产品或工艺切换需要调整时,也可以灵活地通过增加、减少或更换生产机台来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生产流水线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生产流水线设备的单个生产机台的侧视图。
图2B示出图2A的A向视图。
图3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生产机台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生产流水线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整个生产流水线设备100可包括多个生产机台200,这些生产机台200之间以对接的方式组成生产流水线设备100。各生产机台200可具有统一的结构。例如各生产机台200具有同样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并且各生产机台200具有相同的连接结构。举例来说,连接结构可由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凸起组成。这样各生产机台200间将可自由对接,以任意的数量组成生产流水线设备100。当需要时,可以增加一个或多个各生产机台200,替换一个或多个各生产机台200,或者减少一个或多个各生产机台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55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餐盒
- 下一篇:一种降低氯化亚锡中铅含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