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枣姜汁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84964.9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0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鲁周民;赵楠;李新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2/02 | 分类号: | A23L2/02;A23L2/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100 陕西省杨***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枣 姜汁 饮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果蔬饮料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红枣姜汁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枣(Zizyphus jujube Mill)原产我国,为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植物枣树的果实,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有栽种。红枣不仅营养丰富,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红枣多糖、酚类、皂苷、环核苷酸、生物碱、香精油等,能够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抗焦虑、抗炎、改善肠胃环境以及保护肝脏。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为姜科(zingiberaceae)姜属(Zingiber Bochm),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一种重要的栽培植物。我国是生姜的发源地及主要出产国之一,有广泛的栽培。生姜营养丰富,含有挥发油、姜辣素、二苯基庚烷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具有抗氧化、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脑血管疾病、抗肿瘤等作用。我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红枣与生姜配伍合用,能健胃安神、散寒止吐、健身防病。
虽然红枣和生姜均具有丰富的营养和防病治病的功效,但是,鲜枣和鲜姜较难贮藏。鲜枣采后极易失水皱缩、软化褐变,且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发霉腐烂;鲜姜在贮藏中过程既要防冷又要防热,因此人们很少能够常年食用,而枣汁和姜汁不仅能够保持其原有的风味而且易贮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红枣姜汁饮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饮料营养丰富,便于储藏。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红枣姜汁饮料,含有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姜汁与红枣汁的复合汁40%,白砂糖8%,酸味剂0.20%,红枣香精0.003%,山梨酸钾0.4%,其余为纯净水。
进一步优选,所述姜汁与红枣汁的复合汁中姜汁与红枣汁的体积比为1∶5。
进一步优选,所述酸味剂的成分为柠檬酸、苹果酸和维生素C。
进一步,所述柠檬酸、苹果酸和维生素C的质量比为8∶1∶0.5。
一种红枣姜汁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新鲜生姜和处于糖心期的红枣,生姜去皮、红枣去核后清洗干净,分别加入生姜、红枣质量6倍重的纯净水后,放入打浆机中打浆,再用酶解法分别制备姜汁和枣汁,酶解后经3000rpm/min离心后得澄清红枣汁、姜汁;
(2)复合饮品的配比:将步骤(1)中制成的红枣汁与姜汁按照5∶1的体积比混匀得复合汁,按照重量百分比向调配罐中加入复合汁40%、白砂糖8%、酸味剂0.2%、红枣香精0.003%、山梨酸钾0.4%,加入余量的纯净水定容并搅拌均匀;
(3)澄清:调配好的饮料于-20℃冰箱中冷冻12h后,过滤得澄清饮品;
(4)杀菌:澄清后的饮料灌装,并置于80℃水浴中灭菌15min,得到成品饮料。
进一步优选,步骤(1)中生姜汁酶解条件为:酶用量为4800mg/L、酶解温度45℃、提取时间40min;红枣汁酶解条件为:酶用量为2400mg/L、酶解温度40℃、提取时间4h。
进一步,生姜汁酶解和红枣汁酶解所用的酶均由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按质量比2∶1组成。
进一步优选,所述酸味剂为柠檬酸、苹果酸和维生素C按质量比8∶1∶0.5混匀后得到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方法加工成的饮品香味独特,溶解了红枣和生姜中的大部分功能性营养成分,大大提高了其营养价值,使该饮料不仅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同时还具有健胃安神、散寒止吐、健身防病等功效。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便于工厂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一种红枣姜汁饮料,含有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姜汁与红枣汁的复合汁40%,白砂糖8%,酸味剂0.20%,红枣香精0.003%,山梨酸钾0.4%,其余为纯净水。所述姜汁与红枣汁的复合汁中姜汁与红枣汁的体积比为1∶5。所述酸味剂的成分为柠檬酸、苹果酸和维生素C。所述柠檬酸、苹果酸和维生素C的质量比为8∶1∶0.5。
一种红枣姜汁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新鲜生姜和处于糖心期的红枣,生姜去皮、红枣去核后清洗干净,分别加入生姜、红枣质量6倍重的纯净水后,放入打浆机中打浆,再用酶解法分别制备姜汁和枣汁,酶解后经3000rpm/min离心后得澄清红枣汁、姜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49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老旧结构超载实时安全监控、报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纤维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