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置电磁离合装置的交流异步电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84851.9 | 申请日: | 2012-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6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徐东旭;徐东升;张润禄;徐东山;时海建;董崇民;牛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东旭 |
主分类号: | H02K7/10 | 分类号: | H02K7/10;F16D2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7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电磁 离合 装置 交流 异步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电磁离合装置的交流异步电动机。
背景技术:
现代市场供应的各种结构的电动机,无一例外都是直接利用转子的输出轴,通过不同形式的传动机构驱动各种机械设备。
这种整体直接输出动力的电动机,能够满足一般生产的需要,但在例如偏远农村等一些特定环境,特别在带负荷直接启动的过程中,因线路或供电条件差造成启动困难等问题。
另外,本发明中内置的电磁离合装置,借用了现有的电磁离合器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较重负荷需要直接启动的电力机械上,实现缓冲启动的交流异步电动机。
实现发明目的的技术措施,是把电机伸出机体的动力输出轴,分解为缩短的转子转轴和伸出机体的动力驱动轴两部分,两者之间附加一个专门设计的、依靠电磁作用连接驱动传输动力的电磁离合装置。大致的结构形式,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缩短输出轴的电机和电磁离合装置紧密结合为完整的一体;电机前端盖与离合装置外壳为一整体结构,转子转轴直接驱动离合装置的输入;离合装置的输出作为整体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图1)。
图2是本发明电机内置的电磁离合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单纯从电磁结构原理探讨,图中的离合器外套1与驱动轴2,可理解为整体组合为受直流(电)线圈3驱动的圆形电磁铁;从机械运动的意义探讨,驱动轴2是在1的中心自由旋转;可沿转子输出轴5轴向滑动的离合衔铁4,在线圈3通电状态受磁力作用,将5与驱动轴2吸合联结为一体整体运转;线圈3断电时,驱动轴2脱离转子输出轴5的驱动连结,电机内部进行无输出动力的空运转。(为简化原理说明省略体现在图3中的轴承结构)。
这样的结构,以直流线圈电源的通断控制动力的输出,可以在电机启动过程延缓动力输出的时机,在大电流重负荷的电机启动过程具备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特别适合在偏远农村供电线路较差的环境使用,因为空负荷启动减小了电机的启动电流,大大降低了电机负载对线路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机主体与内置的电磁离合装置结合为一体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是本发明内置电磁离合装置部分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是内置电磁离合装置的电机整体结构的简化示意图。
图1中:D代表缩短输出轴的电机;Z为其缩短的输出轴;L代表电磁离合装置;S为组合后整体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图中D与L之间的箭头线,表示前后两者实质为一体的结构。
其它各图标识统一编号如下:
1为离合器外套;2为驱动轴;3为直流线圈;4为离合衔铁;5为转子输出轴;6为结合离合器外套的电机端盖;7为支撑轴承;8为在端盖6中心配套7的支撑轴承室;9为中介轴承;10为花键槽配合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介绍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为简化说明,省略了定子组件及其它与发明内容无关的部件,简化示意的图3中,与电机端盖6结合为一体的离合装置中心镶有支撑轴承7;镶有中介轴承9的驱动轴2插入7中,与离合器外套1及线圈3共同组成圆形电磁铁;配装离合衔铁4的转子输出轴5插入中介轴承9中,离合衔铁4以花键槽10导向可沿转子输出轴5的轴向微量滑动。
在整体电机中,以转子为主组成的旋转部件组合,是插在两端盖支撑轴承7之间、以中介轴承9连结驱动轴2与转子输出轴5的结合体。在线圈3通电时,转子输出轴5与驱动轴2因离合衔铁4结合为一体;线圈3断电时两者分离,中介轴承9替代驱动轴2的支撑轴承7,电机转子部分脱离驱动轴2自行无输出功率的空运转。
本发明的电磁离合装置的结构源于背景的电磁离合器技术,不再详细描述例如驱动轴2自身的磁极隔离、与外套1之间相对运转的间隙,及其与衔铁4接触面的材料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东旭,未经徐东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48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木瓜牛、羊产品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铝镁硼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