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均温板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83880.3 | 申请日: | 2012-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7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 发明(设计)人: | 殷逢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殷逢宝 |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均温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传导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LED均温板。
背景技术
均温板是热导管技术的延伸,均热板工作原理与热导管者相同,包括了传导、蒸发、对流、凝结四个主要循环步骤来将热快速从热源带走,其核心作用是导热。它通过在全封闭真空腔内工作流体的汽、液相变来传递热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高达纯铜导热能力的上百倍。
目前均温板均通常用于需小体积或需快速散高热的电子产品,如计算器中的中央处理器(CPU),随着LED照明往高功率发展,对散热的要求更高,均温板技术的应用也逐渐被采用,尤其均温板有导热路径短、整体热传导界面较少的优势,更是优于导热管。
均温板由上下盖板组合形成一个中空壳体,壳体四周内壁处设有毛细组织,且该壳体内设有由金属粉末烧结而成的柱状物之支撑体。支撑体主要功能为防止两盖板因均温板生产及使用过程中,造成本体凹陷。均温板中的支撑体可以避免均温板在制作及使用当中造成凹陷,并有助于工作流体在均温板腔体内回流。如图1和图2所示,在由上盖板本体1和下盖板本体2组成的均温板内部设有支撑体4。
目前支撑体不外乎使用多颗圆柱体、方形扣片或是一体冲压片。如图1所示,该支撑体4的结构为圆柱体,但是多颗圆柱体有排列耗时、排列不均匀等缺点。如图2所示,该支撑体4的结构为波浪状结构,由于通过折弯加工而成,故在支撑强度上也较为不足,支撑效果有限;一体冲压件,需要开复杂的冲压模具,且外型及大小固定,有弹性低、模具维护不易的缺点。 以上均将影响良率,提高制造成本。
此外,中国专利“均温板内部的支撑体、制法及均温板”(200810081621.1)公开的支撑体是在板体上形成凹凸体,并且为了导热液体通过该板体,在板体上开具了多个穿孔。但是这种结构的支撑体自身会存在矛盾:支撑功能与导热功能无法实现最大化的结合。因为,如果需要实现良好的支撑效果,就必须有足够多的凹凸体,但是凹凸体的增加势必影响到设置穿孔的数量,穿孔数量少了就会影响导热和传热的效果。反之,也亦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LED均温板,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均温板内的支撑体存在支撑强度不足、制作费时以及支撑功能与导热功能无法实现最大化的结合。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LED均温板内部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均温板内部支撑体由复数片蜂窝单边薄片(41)组成,每片蜂窝单边薄片(41)包括多个沟槽(411)和多个连接部(412),任意两个沟槽(411)之间通过连接部(412)过渡,任意两片蜂窝单边薄片(41)通过连接部(412)之间的固定连接形成蜂窝孔(5)或者通过沟槽(411)底部之间的固定连接形成蜂窝孔(5);在每片蜂窝单边薄片(41)上开有多个液体通行孔(416)以使得相邻两个蜂窝孔(5)之间存在一个液体通行孔(416)。
进一步,所述蜂窝孔(5)为正六边形,所述沟槽(411)为等腰梯形沟槽。
进一步,相邻两片蜂窝单边薄片(41)的连接部(412)通过U型卡片(415)进行固定,蜂窝单边薄片(41)与U型卡片(415)实现过盈配合。
一种均温板,包括上盖板本体(1)和下盖板本体(2),上盖板本体(1)和下盖板本体(2)组合形成一个中空壳体,其特征在于:在中空壳体内设有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LED均温板内部支撑体。
进一步,中空壳体四周内壁处设有毛细组织(3)。
一种LED均温板内部支撑体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01:将金属薄片冲压成带多个沟槽(411)和多个连接部(412)的蜂窝单边薄片(41),任意两个沟槽(411)之间通过连接部(412)过渡;
步骤02:在蜂窝单边薄片(41)上冲压出多个液体通行孔(416);
步骤03:将多片蜂窝单边薄片(41)两两相扣在一起形成蜂窝结构支撑体。
进一步,步骤03中任意两片蜂窝单边薄片(41)的连接部(412)之间通过U型卡片(415)将两者进行固定或者任意两片蜂窝单边薄片(41)的沟槽(411)底部通过U型卡片(415)将两者进行固定。
一种均温板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01:将金属薄片冲压成带多个沟槽(411)和多个连接部(412)的蜂窝单边薄片(41),任意两个沟槽(411)之间通过连接部(412)过渡;
步骤02:在蜂窝单边薄片(41)上冲压出多个液体通行孔(416);
步骤03:将多片蜂窝单边薄片(41)两两相扣形成蜂窝结构支撑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殷逢宝,未经殷逢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38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