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83766.0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0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陈锚;章太卓;江谢武;李辉;陈荣坚;王胜;黎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兴农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海南海兴农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A01K63/0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曹志霞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降低 养殖 水体 中氨氮 亚硝酸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确切地说是指一种高效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水中常见的化合物有两大类: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其中无机氮化合物主要有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硝酸氮没有毒性,也最为重要,氨氮、亚硝酸氮含量过多则会造成毒性,而氨氮具有更强的毒性。这主要问题是因为分子态氨不带电荷,有较强的脂溶性,可通过养殖动物的体表,如由腮的表皮侵入血液中造成毒害。氨在海水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NH4+离子,游离态的氨(即氨氮)含量较少。氨氮的形成主要有三条途径:a、池内对虾残饵及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产生氨基酸混合物,氨基酸再被微生物脱氨产生氨氮;b、当氧气不足时,水体中发生反硝化反应,亚硝酸盐、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而产生氨氮;c、水生动物的排泄物。鱼虾等水生生物的排泄物主要是氨和尿素,大部分氨经腮排出,尿素从尿中排出,排出的尿素在水中进一步分解产生氨氮。
投饵过多残饵中的含氮有机物特别是蛋白质和氨基酸会在池塘中氧化分解,这样不仅增加了水中的氨氮,也大量消耗了水中的溶解氧,造成底层水体缺氧。水体缺氧后,有机物质会发生厌氧反应,进一步产生更多的氨氮,使水质恶化。残饵越多,产生的氨氮也越多,水质恶化的速度也就越快。由于目前养殖密度不断攀高,以池体的面积为667m2为单位计算,由最初的1~2万/667m2到5~6万/667m2,一直到现在的30~50万/667m2,甚至更多;养殖单产的记录也不断的被刷新,从以前的几百斤/667m2到现在的过万斤,势必每天就有大量的饲料投入到水中,假设以饵料系数1.0来计算,也就是说,1斤料生长1斤虾,其实虾体有70%以上的是水分,只有不到30%的是干蛋白。所以,实际上饵料中70%以上的成分形成了残饵、粪便,这些被分解就会形成氨氮和亚硝酸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高效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池塘的淤泥清除,进水覆盖塘底,30g/m3有效氯消毒24小时,然后进水到1~1.2米,10g/m3有效氯消毒,曝气;
(2)、消毒,砂滤水抽到蓄水和沉淀池,采用有效氯浓度15~30g/m3的含氯消毒剂处理养殖用水,待余氯小于0.05g/m3时,即可抽到生态标粗池;
(3)、调节碳氮比值到5/3~5/2,初始碳源可以使用7~8g/m3,次日以后减少到50%~75%使用量;
(4)、放苗后,加碳源调节C/N比,外加碳源X=(A1+A2)×15~20×水体体积,A1表示氨氮的含量,A2表示亚硝酸盐的含量,同时DO保持在4.5g/m3以上,盐度大于15‰海水中总碱度不低于140g/m3,盐度15‰以下的保持在100g/m3以上,水体中60-70%以上的充氧设备开启。
优选地,步骤(3)中,碳源为红糖、糖蜜或葡萄糖中的一种或组合,氮源为生态标粗专用的虾片。
优选地,在标粗塘内水的盐度范围为3‰-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高效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效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方法中氨氮的比较图;
图2为本发明高效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方法中亚硝酸盐的比较图,表中的亚盐是指亚硝酸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阐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效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池塘的淤泥清除,进水覆盖塘底,30g/m3有效氯消毒24小时,然后进水到1~1.2米,10g/m3有效氯消毒,曝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兴农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海南海兴农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海兴农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海南海兴农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37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