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维氧化锌/石墨化碳核壳结构异质结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83321.2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1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罗和安;赵才贤;张平;陈烽;易伟;胡文献;张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0;B01J2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1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锌 石墨 化碳核壳 结构 异质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维异质结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一维氧化锌/石墨化碳核壳结构异质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光催化领域。
背景技术
氧化锌具有优良的光催化、气敏、压敏和电磁等特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功能材料。一维氧化锌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较大长径比,表现出奇特的电学、光学、催化及电化学性能,在光催化降解污染物、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气敏传感器、荧光器件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由于其为宽禁带半导体(3.2eV),太阳能利用率很低,仅能利用太阳能中的紫外线部分(约3%);其次,由于光生载流子(电子-空穴对)在半导体内部容易复合,导致其量子产率也很低;此外,由于氧化锌在紫外线辐照时,容易发生光蚀,从而导致光催化剂分解及催化活性降低,限制了氧化锌在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及光解水制氢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石墨化碳不仅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同时还具有优良的电子传输特性。通过将其与半导体(如TiO2,ZnO等)复合,组成核壳结构复合光催化剂,不仅有利于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提高量子产率,同时还有利于抑制晶体生长,提高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此外,表面石墨化碳层还能起到“光敏剂”的作用,从而赋予复合光催化剂良好的可见光响应活性(CN101773821A,Zhu et al.Adv.Funct.Mater.2008,18:2180)。目前,制备碳包覆氧化锌的方法主要有:磁控溅射法(Liao et al.Nanotechnology.2005,16:985)、聚合物-氧化锌混合热解法(Nakagawa et al.Mater.Sci.2007,42:983)、水热-热解法(Zhu et al.J.Phys.Chem.C.2009,6:2368)及表面接枝聚合物-热解法(Cao et al.Langmuir,2009,25(8):4578)。其中,磁控溅射法虽可在氧化锌表面实现均匀碳层包覆,但由于其制备过程需要昂贵设备,难以实现工业化;聚合物-氧化锌混合热解法及水热-热解法难以保证表面碳层的均匀性,而表面接枝聚合物-热解法虽可实现表面包覆碳层的均匀性,但其制备过程包含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因此,寻找一种低成本的,表面碳层厚度精确可控的一维氧化锌/石墨化碳核壳结构复合异质及其制备方法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催化效率高,光谱响应范围宽的一维氧化锌/石墨化碳复合异质结。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维氧化锌/石墨化碳复合异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一维氧化锌/石墨化碳核壳结构异质结,该异质结为核壳结构,其核为一维氧化锌纳米线,壳为石墨化碳层。
石墨化碳层厚度为1-10nm;
一种一维氧化锌/石墨化碳核壳结构异质结的制备方法,包括光化学反应和高温热解方法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a)将一维氧化锌纳米线加入苯酚或苯酚和贵金属盐的水溶液中,通过光化学反应法制备表面聚苯酚包覆的一维氧化锌纳米线,然后分离、洗涤及干燥;
(b)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表面聚苯酚包覆的一维氧化锌纳米线高温热解,制得一维氧化锌/石墨化碳核壳结构异质结。
所述光化学反应是在太阳光辐照或人造光源辐照下进行。
所述贵金属盐是可溶于水的铂、金或银的氯化物或硝酸盐之一种或几种之混合物。
所述贵金属盐是氯铂酸、氯铂酸钾、氯金酸或硝酸银。
热解温度为400~1500℃,优选为600℃~900℃。
所述惰性气体是氮气、氩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33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