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掀背式车辆后背门锁柱橡胶韧性基座及其构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82540.9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6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5/19 | 分类号: | E05B65/19;E05B15/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掀背式 车辆 后背 门锁 橡胶 韧性 基座 及其 构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掀背式车辆后背门锁柱橡胶韧性基座及其构成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掀背式车辆后背门锁柱的设计,设计公司一般都采用金属固定式的刚性结构,通过锁钩与锁柱配合即可实现锁止后背门的功能。
在车辆运行过程中,整车各部分结构之间需要发生一定量的相对变形,来释放能量,平衡车体各种姿态的变化。对于由车身后部框架、后背门、铰链及门锁组成的子系统来说,由于各部分结构都采用刚性设计和连接,整车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和能量在这里难以协调和释放,往往导致车身钣金、铰链及门锁的开裂及破坏。
本发明旨在利用橡胶的韧性特性,通过橡胶锁柱韧性基座释放由后背门振动和车体变形造成的巨大破坏作用,将其能量通过橡胶自身的变形消耗掉,从而解决掀背式乘用车辆车身后门槛钣金、铰链、后背门及门锁相关结构的疲劳强度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掀背式车辆后背门锁柱橡胶韧性基座及其构成方法,打破通常的对结构破坏位置单纯进行加强的思路,将传统的掀背式车辆后背门锁柱基座的刚性固定结构代之以橡胶可变形韧性基座,解决相关结构常见的疲劳强度问题。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掀背式车辆后背门锁柱橡胶韧性基座,包括锁柱,橡胶本体,橡胶固定支架和固定支架安装孔,所述固定支架安装孔开设在橡胶固定支架上,用于将橡胶固定支架固定至车体,所述橡胶本体固定安装在橡胶固定支架上,所述锁柱下部安装在橡胶本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本体通过硫化工艺与橡胶固定支架连接,所述橡胶本体通过硫化工艺与锁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本体通过固定支架用螺栓固定在车身上。
上述掀背式车辆后背门锁柱橡胶韧性基座的构成方法,进一步地,采用如下步骤:
(1)将锁柱硫化固定于橡胶本体当中;
(2)将固定支架与橡胶本体硫化连接,组成锁柱韧性基座;
(3)用螺栓将所述韧性基座固定在车身上。
进一步地,步骤(1)之前还包括:根据后背门锁与锁柱的配合位置,设计橡胶固定支架的结构,使之与车身结构和布置空间相匹配。
与目前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打破通常的对结构破坏位置单纯进行加强的思路,将传统的掀背式车辆后背门锁柱基座的刚性固定结构代之以橡胶可变形韧性基座;
优点:
1、通过此设计更改可有效解决设计、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2、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3、相对于结构加强的通常手段可大幅缩短设计更改和试验验证的周期,节省大量的研发、试制成本;
4、适应性强,可适用于所有掀背式乘用车辆;
5、可部分取代后背门缓冲块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 后背门锁系统简图
图2 常规锁柱结构及固定方式设计
图3 新型锁柱橡胶韧性基座
图中:
1 电机 2 解锁连杆 3 锁芯 4 锁柱 5 安装板
6 锁柱 7 橡胶本体 8 橡胶固定支架 9 固定支架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其为本发明多种实施方式中的一种优选实施例。
图1所示为一种掀背式乘用车后背门锁系统的结构简图,本发明对其锁柱的安装方式进行了创新设计。原设计锁柱都是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刚性固定在车身后门槛上,这样由后背门剧烈振动及整车姿态变化产生的能量得不到释放,容易造成相关结构的严重破坏。
本发明新设计的后背门锁柱橡胶韧性基座如图3所示,由三部分组成,核心组件是其中的“橡胶本体”,它通过硫化工艺与“固定支架”和锁柱连接,并通过固定支架用螺栓固定在车身上(固定支架的结构形式可根据相应车身具体结构进行设计),功能上与原设计并无差异。但从本质上来说,通过橡胶韧性基座,后背门与车身已不是刚性连接,橡胶本体的变形能力可释放由车体振动和变形产生的能量,协调部件间的相对运动,从根本上解决了刚性设计导致的各种结构失效问题。
具体步骤可以如下:
根据后背门锁与锁柱的配合位置,设计橡胶固定支架的结构,使之与车身结构和布置空间相匹配;
将锁柱硫化固定于橡胶本体当中;
将固定支架与橡胶本体硫化连接,组成新型锁柱韧性基座;
用螺栓将此韧性基座固定在车身上,即可完成使用功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25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