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讯器材转角快速接头成型塑胶模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82101.8 | 申请日: | 2012-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0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杨理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搏宇模具加工厂 |
主分类号: | B29C33/30 | 分类号: | B29C33/30;B29C45/32;B29C3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8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讯器材 转角 快速 接头 成型 塑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胶成型模,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讯器材转角快速接头成型塑胶模。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化生产的重要工艺装备,塑胶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塑料成型制品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化的商品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讯器材已进入普通家庭,通讯器材在不断的更新与改进之中,通讯器材的相关部件也在做着相应的改进,如何从质量、价格、细节等各方面来吸引消费者也渐渐成为市场上每个通讯器材生产厂家追求的目标。现有市场上的通讯器材转角快速接头,其体积与组装要求该塑胶件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成型界面,现有的塑胶模具成型效率低,成品率低,导致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浪费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讯器材转角快速接头成型塑胶模,其可以使通讯器材转角快速接头迅速成型,提高塑胶模具的生产效率,同时提高了成品率,简化了生产工序,使得实际生产更加方便快捷,同时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适合产品的流水线生产,节约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讯器材转角快速接头成型塑胶模,该通讯器材转角快速接头成型塑胶模包括定模、动模、进料口和冷却水流道,所述动模通过导柱进行开合运动与定模形成1个成型形腔,所述成型形腔设有3个相互垂直的异形立腔,3个异形立腔中空并相通;所述动模上对应3个异形立腔的位置均设有主动式辅助推模,主动式辅助推模设有推动油缸。
优选的是,所述主动式辅助推模上均设有外接的冷却水流道。
优选的是,所述动模的一个设有主动式辅助推模的面安装有多个立柱式模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通讯器材转角快速接头成型塑胶模,其可以使通讯器材转角快速接头迅速成型,提高塑胶模具的生产效率,同时提高了成品率,简化了生产工序,使得实际生产更加方便快捷,同时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适合产品的流水线生产,节约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通讯器材转角快速接头成型塑胶模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通讯器材转角快速接头成型塑胶模的纵轴线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通讯器材转角快速接头成型塑胶模的横轴线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通讯器材转角快速接头成型塑胶模的成型形腔的三维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通讯器材转角快速接头成型塑胶模,该通讯器材转角快速接头成型塑胶模包括定模1、动模2、进料口和冷却水流道,所述动模2通过导柱9进行开合运动与定模1形成1个成型形腔10,所述成型形腔10设有3个相互垂直的异形立腔8,3个异形立腔8中空并相通;所述动模2上对应3个异形立腔8的位置均设有主动式辅助推模4,主动式辅助推模4设有推动油缸5;所述主动式辅助推模4上均设有外接的冷却水流道6;所述动模2的一个设有主动式辅助推模4的面安装有4个立柱式模脚7。
本发明一种通讯器材转角快速接头成型塑胶模,其可以使通讯器材转角快速接头迅速成型,提高塑胶模具的生产效率,同时提高了成品率,简化了生产工序,使得实际生产更加方便快捷,同时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适合产品的流水线生产,节约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搏宇模具加工厂,未经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搏宇模具加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21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