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煤工作面底迈式液压支护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81448.0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6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覃乐;许刚;黄小于;张鹏伟;隆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3/04 | 分类号: | E21D23/04;E21D23/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144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煤 工作面 底迈式 液压 支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矿井采煤工作面配套设备,具体涉及到采煤工作面底迈式液压支护架。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矿难事故中,由于顶板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40%以上。随着煤矿井下机械化程度的逐步提高,矿井对采掘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矿井井下机械设备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对于煤层深厚的采煤工作面,可以采用大型的机械设备对端头进行支护,然而对于煤层较薄的采煤工作面,煤层的空间高度较矮,不能采用大型的机械设备进行支护,通常采用小型液压支护架进行支护。煤矿原有的采煤工作面机头、机尾普采段及采煤工作面端头支护方式全靠人工配合,机头、机尾支护所需时间长,人工配合难以保证支护的安全性,常造成人身伤害事故,且工人劳动强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煤工作面底迈式液压支护架,通过伸缩液压缸使左支架顶梁和右支架顶梁交替前进,缩短了机头、机尾支护时间,避免了人工移动顶梁和单梁带来的人身伤害事故,左支架顶梁和右支架顶梁向前延伸出底座,减少顶板空顶面积,扩大了支护范围。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采煤工作面底迈式液压支护架,包括分别由底座、顶梁和升降液压缸组成的左支架和右支架,两个支架并列且留有间隔距离,每个支架的顶梁与底座通过多个并排的升降液压缸连接,左支架底座设有横向延伸出底座的左支架固定臂,右支架底座设有横向延伸出底座的右支架固定臂,左、右支架底座上的固定臂相向延伸,一个伸缩液压缸的缸体与左支架固定臂铰接,伸缩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右支架固定臂铰接,伸缩液压缸与左、右支架底座平行,所述伸缩液压缸通过油路连接第三控制阀,左升降液压缸通过油路连接第二控制阀,右升降液压缸通过油路连接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分别与进油管和出油管连接。
所述右支架顶梁铰接固定在右升降液压缸的顶端。
所述左支架顶梁铰接固定在左升降液压缸的顶端。
所述左支架顶梁向前延伸出左支架底座。
所述右支架顶梁向前延伸出右支架底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支架底座设置有两个向右支架延伸的左支架固定臂,右支架底座设置有向左支架延伸的右支架固定臂,伸缩液压缸的缸体通过铰接固定连接在左支架固定臂上,伸缩液压缸的活塞杆通过铰接固定连接在右支架固定臂上,伸缩液压缸与支护架平行排列。固定一个支架,通过伸缩液压缸可以移动另外一个支架,以此交替进行,达到左、右支架交替前移的目的,省去了人工移动抬梁和单体,缩短了机头、机尾支护时间,提高支护安全性,消除了人工移动顶梁带来伤亡的风险。所述左支架顶梁向前延伸出底座,所述右支架顶梁向前延伸出底座,减少顶板空顶面积,扩大了支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右支架顶梁,2为左支架顶梁,3为右升降液压缸,4为左升降液压缸,5为右支架底座,6为左支架底座,7为伸缩液压缸,8为左支架固定臂,9为右支架固定臂,10为油路,11为第一控制阀,12为第二控制阀,13为第三控制阀,14为进油管,15为出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采煤工作面底迈式液压支护架,包括分别由底座、顶梁和升降液压缸组成的左支架和右支架,两个支架并列且留有间隔距离,每个支架的顶梁与底座通过多个并排的升降液压缸连接,本实施例,顶梁铰接固定在升降液压缸的顶端,左升降液压缸的数量为三个,右升降液压缸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左支架底座6设有两个向右支架延伸的左支架固定臂8,左支架顶梁2向前延伸出左支架底座6,所述右支架底座5设置有向左支架延伸的右支架固定臂9,右支架顶梁1向前延伸出右支架底座5,伸缩液压缸7的缸体通过铰接固定连接在左支架固定臂8上,伸缩液压缸7的活塞杆通过铰接固定连接在右支架固定臂9上,伸缩液压缸7与支护架平行排列。所述伸缩液压缸7通过油路10连接第三控制阀13,左升降液压缸4通过油路10连接第二控制阀12,右升降液压缸3通过油路10连接第一控制阀11,所述第一控制阀11、第二控制阀12、第三控制阀13分别与进油管14和出油管1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14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引擎的可变汽门扬程机构
- 下一篇:门脸线快速安装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