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姜瘟病的微生物制剂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80808.5 | 申请日: | 2012-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9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 发明(设计)人: | 汤仿评;黄梦慈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文理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N63/00 | 分类号: | A01N63/00;A01P1/00 |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王余粮 |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瘟病 微生物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微生物制剂的应用,更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防治姜瘟病的微生物制剂。
技术背景:
基于微生态平衡理论,植物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一个复杂的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病害的发生可以理解为植物的微生态失去了平衡,病原微生物在缺少制约因素后,导致了植物病害发生。不同功能的有益微生物,可以平衡病原微生物数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创造适合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一方面拮抗微生物与有害微生物之间自然存在的互作关系改变根际微生态环境,实现对根际有害微生物长期控制的目的;另一方面有益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分泌多种酶、维生素和生长素等活性物质,可有效刺激和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抗病性。复合土壤微生物制剂避免了单一生物制剂的环境适应性差、效果不稳定的缺点,增加了对不同温度、土壤结构、生物活动的适应性,防病促长效果更佳。
姜瘟病是造成生姜萎蔫枯死最多的一种病害之一,该病是由青枯假单胞菌(Ra1soia solancearum Smith)引起,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和盆土过湿时最宜发病。目前,姜瘟病的田间发病率一般为10%-20%,重病田高达30%-40%,局部地块甚至绝收。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防止姜瘟病的农药或微生物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治姜瘟病的微生物制剂。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治姜瘟病的微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制剂以放线菌为原料,经发酵形成菌剂,菌剂中,有效活菌数含量≥2×108个g-1。
进一步地:
所述的微生物制剂,将制备的菌剂加水稀释,菌剂与水的重量比为1:200—1000。当菌剂与水的重量比为1:500-1000时,具有较佳的防治效果,同时,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经实践证明,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与效果:
1、使用简单,无公害,防治效果显著。
2、不仅可以对致病菌具有很好抑制作用,使生姜姜瘟病病情指数显著下降,而且可以促进生姜生长,具有很好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制备实施例:
取放线菌,经发酵形成菌剂,检测菌剂中有效活菌数含量≥2×108个g-1。
实施例1:
对现有采用大棚生产的生姜,结合施肥,将制备的菌剂按1:200(重量比)的比例兑水稀释后,每月浇施两次,6-9月高温期使用。
实施例2:
对现有采用大棚生产的生姜,结合施肥,将制备的菌剂按1:500(重量比)的比例兑水稀释后,每月浇施两次,6-9月高温期使用。
实施例3:
对现有采用大棚生产的生姜,结合施肥,将制备的菌剂按1:800(重量比)的比例兑水稀释后,每月浇施两次,6-9月高温期使用。
实施例4:
对现有采用大棚生产的生姜,结合施肥,将制备的菌剂按1:1000(重量比)的比例兑水稀释后,每月浇施两次,6-9月高温期使用。
实施例5:
对现有采用大棚生产的生姜,结合施肥,将制备的菌剂按1:2000(重量比)的比例兑水稀释后,每月浇施两次,6-9月高温期使用。
将本发明实施例与未采用微生物制剂防治的普通大棚种植生姜(对比例)进行对比,分别检测统计其生姜姜瘟病的发病率及生姜产量,如表1所示: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文理学院,未经绍兴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08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