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对绞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80154.6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2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蔡飞;胡必林;胡程;刘丽;胡豪杰;杜瑞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天星光纤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2 | 分类号: | H01B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小双 |
地址: | 23934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对绞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对绞机是一种应用于数据电缆线绞合的设备,使多根单支导体扭成一股,达到线材的工艺要求。对绞机一般可分为自动高速对绞机和三节距高速对绞机两种,其中自动高速对绞机较为普遍,三节距高速对绞机则在传统的退扭对绞装置的基础上,产量显著增加30%以上,是5类/6类/7类局域网数据电缆的绞对工艺上的最佳设备。然而,现有的对绞机存在收线张力不恒定,收线盘更换不变等缺陷,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缆对绞实现方法,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保证了收线张力恒定,方便收线盘更换。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对绞实现方法,应用于对绞机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对绞机初检合格后进行启动;
将光杆排线装置的换向块固定在和收线盘宽度一致的位置,保证排线在适当范围内往返运动;
通过导向轮组调整收线张力,保证张力恒定;
电缆达到预设收线长度换盘时,停止所述对绞机,将绞弓转到水平位置,升高收线盘升降平台,更换收线盘,再降落所述升降平台。
优选地,所述初检包括:
检测所述对绞机升速过程中放线、收线、排线是否正常;
检测计米器上数据是否正确;
检测所述对绞机转动部份是否有异常响声;及
核对齿距节距。
优选地,所述更换收线盘具体包括:先更换放线盘,等接头确认带过收线盘,盘上线头与盘底线头穿插在同一线孔内,再进行更换所述收线盘。
优选地,对所述对绞机进行初检合格后进行启动,之前还包括:
齿距装配;
穿线走向检查;及
设定工艺长度。
本发明中,通过导向轮组调节收线张力,保证张力恒定;并在收线盘下安装升降台,方便收线盘的装卸。
发明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电缆对绞实现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电缆对绞实现方法,应用于对绞机中。该对绞机包括:设于底座上的前支架和后支架,前支架和后支架上分别轴承连接有同轴线分布且带中心通孔的前转轴和后转轴;前转轴和后转轴之间连接有一对向外侧鼓起且对称分布的弓带,该对弓带之间设有轴承连接于前转轴和后转轴之间的摇架,该对弓带的内侧面上对称均匀分布多个引线导轮;邻近摇架的后端设有绕线盘和用于驱动该绕线盘转动的驱动机构,邻近所述前转轴的后端和后转轴的前端分别设有前导向轮和后导向轮,在前转轴上且于前导向轮的前侧设有与前转轴的中心通孔相通的入线孔,在后转轴上且于后导向轮的前侧设有与后转轴的中心通孔相通的出线孔。摇架的前端设有与前转轴传动连接的同步带轮,该同步带轮的转轴与用于牵引绞线的牵引轮传动连接;该牵引轮的一侧设有用于将从前转轴的中心通孔的后端输出的绞线送至绕线盘上的导向轮组。该导向轮组与绕线盘之间设有适于在绕线盘的轴向往复位移并将绞线均布于绕线盘上的排线机构。前转轴和后转轴同步转动,带动弓带同步转动,在牵引轮的牵引下,至少两根线缆从后转轴的中心通孔的后端进入,从后转轴的出线孔输出并依此绕经后导向轮、一侧弓带上的各引线导轮、前导向轮后进入前转轴的入线孔,经前转轴的中心通孔的后端输出,然后依次经牵引轮、设于该牵引轮一侧的导向轮组合排线机构后,卷绕于旋转状态的绕线盘。绕线盘的正下方设有适于上下移动的以装卸绕线盘的升降台,升降台的升降控制机构采用电机螺杆传动机构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了的电缆对绞实现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齿距装配。根据标准工艺设定所需要的节距齿轮,节距齿轮找到后确认符合要求轮齿的完好性,安装齿轮前再次按照节距表(节距表在对绞机内)进行一次核对。安装节距齿轮必须保持非常顺畅的安放到位,检查固定螺母,在开机过程确认不能有脱落现象产生。
步骤102,穿线走向检查。检查各线路走向:在穿线过程中检查每个过线轮是否完全顺滑,过线轮不能有晃动,阻转现象,开机前检查线缆必须在规定的各线槽、线轮、走线孔及品字轮牵引带内,杜绝有掉轮、掉孔、掉带及交叉走线等现象发生。
步骤103,设定工艺长度。每台对绞机都有自身系数长度,按照系数长度在计米器上进行长度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天星光纤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天星光纤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01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