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疲劳试验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9729.2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09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闫明;朱相军;王明明;李鸣;金昊;刘栋;邹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周智博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疲劳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试验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材料热疲劳试验机。
背景技术
当构件或材料经受温度变化(热循环)时,因其自由膨胀或收缩受到约束而产生循环应力或循环应变,最终导致龟裂而破坏的现象称为热疲劳。
热疲劳损伤广泛存在于高温设备、动力机械以及精密电子设备中,举例说明:(1)核电站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主管道的高温水与支管道的低温水混合时,支管道内流体边界层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致使支管道的温度周期变化,引起热疲劳损伤;(2) 近地球轨道飞行器绕地球飞行时,太阳能帆板遭受太阳光加热和地球阴影降温引起的温度循环,产生热应循环力,并在其表面形成热疲劳裂纹;(3)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周期性通断和环境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使连接处(焊点)经受温度循环,并且焊点处各元件的热膨胀系数不同,焊点内部产生周期性的热应力,从而导致热疲劳裂纹在焊点中萌生、扩展,最终使电路失效;(4) 热作模具表面经常承受冷热交替的温度变化,表面易生成热疲劳裂纹,影响铸造零件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从而导致热作模具失效;(5) 炼钢的转炉采用间歇汽雾冷却,炉壳冷却部位经历加热—冷却的循环方式,使炉壳承受的热应力呈现交替变化,这样炉壳就会出现热疲劳损伤;(6) 热轧用的轧辊,在其一次旋转中咬入被扎制材料时,轧辊表面的温度上升,在材料拖出后轧辊温度又复下降,经历若干次加热—冷却循环后,轧辊表面受到热疲劳损伤产生龟裂和剥落;(7) 车用或船用大功率柴油机在启动—停车过程中遭受热疲劳损伤,气缸或气缸盖表面易产生热疲劳裂纹,破坏气缸的气密性;(8) 高速列车的制动盘在强烈的摩擦力的作用下不仅会发生摩擦磨损,还使其自身温度升高并产生热应力,列车每制动一次,制动盘就经受一次加热和冷却的循环,反复制动便使制动盘出现热疲劳裂纹,热疲劳裂纹扩展可使整个制动盘断裂,易造成恶性事故。
由于热疲劳现象的复杂性,试验技术在热疲劳的研究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国内外学者都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各种热疲劳试验的装置及方法。在以往的热疲劳试验方法中,热疲劳试样处于无约束的自由状态,加热和冷却时内外温度差产生热应力,该热应力的数值无法计算也很难测量。比如,中国专利CN201110304436中所使用的热疲劳试验方法中,热疲劳试样处于无约束的自由状态,加热和冷却时内外温度差产生热应力,该热应力的数值无法计算也很难测量,这种试验方法无法建立热应力与热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材料热疲劳寿命时需要建立热应力与循环次数和寿命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求热应力是已知的或者是可以计算得到的,再者就是要求热应力越是接近纯拉伸或压缩越好,也就是要求试样的内外温度差越小越好。显然,目前的热疲劳试验机还不能达到以上两点要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疲劳试验机,其目的是解决以往的热疲劳试验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热疲劳试验机,其特征在于:该试验机包括支座及热疲劳试样;支座为上下带有法兰的支柱结构,在支座的中心设置有支座冷却水道,热疲劳试样的上部卡在支座的上法兰处和下部卡在下法兰处,在热疲劳试样的外壁上缠绕有感应加热线圈。
热疲劳试样为带有中心孔的薄壁圆筒结构,该中心孔为试样冷却水道。
热疲劳试样为两端带有外螺纹的结构,在热疲劳试样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卡在支座的下法兰上端的凸台。
热疲劳试样沿支座上下法兰的圆周方向设置多个。
在支座的上法兰和下法兰上均设置有多个“U”形豁口,上法兰上的豁口与下法兰上的豁口一一对应。
试样冷却水道的下端为试样进水口,试样冷却水道的上端为试样出水口。
支座冷却水道的上端为出水口,下端为进水口。
热疲劳试样的上部通过上端锁紧双螺母和调整螺母固定在支座的上法兰处,热疲劳试样的下部通过下端锁紧双螺母固定在支座的下法兰处。
在上端锁紧双螺母和调整螺母与支座上法兰之间均设置有隔热垫片,在下端锁紧双螺母与支座的下法兰之间设置有隔热垫片,在凸台与支座的下法兰之间也设置有隔热垫片。
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疲劳试验机,该试验机包括支座及热疲劳试样;支座为上下法兰式的结构,在支座的中心设置有支座冷却水道,热疲劳试样的上部卡在支座的上法兰处和下部卡在下法兰处,在热疲劳试样的外壁上缠绕有感应加热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97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