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杨素酰胺衍生物及其医药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78309.2 申请日: 2012-11-22
公开(公告)号: CN103059005A 公开(公告)日: 2013-04-24
发明(设计)人: 邓旭坤;陈旅翼;周泽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南民族大学
主分类号: C07D405/12 分类号: C07D405/12;C07D311/30;A61K31/496;A61K31/4545;A61K31/352;A61K31/453;A61K31/4025;A61P35/00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余晓雪;王敏锋
地址: 430074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白杨 素酰胺 衍生物 及其 医药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白杨素酰胺衍生物及其医药用途。

背景技术

白杨素是一种黄酮类活性化合物,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杨素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但因白杨素自身结构、水溶性等原因,使得其药理活性偏低。当下对白杨素的结构改造是一个研究热点,邹晓青等发现白杨素乙酰化、卤化、三氟甲基化衍生物对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和人结肠癌(HT-29)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作用,且以6,8-二-三氟甲基-5-羟基-7-乙酰基白杨素作用最强(邹晓青等.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4):453~457)。李娇玲等研究表明,5-烯丙基-7-二氟亚甲基白杨素具有比白杨素更强的亲脂性和膜通透性,从而提高其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和跨膜转运,可望成为治疗卵巢肿瘤的新药之一(李娇玲等.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5;7(4):323~326)。尚思异等以白杨素为原料,通过甲基化、溴化等多步化学反应得到8-溴-7-甲氧基白杨素,应用MTT法证明其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采用HL-60细胞小鼠肾囊膜下移植模型实验表明其对该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尚思异等.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4;6(2):87~89)。曾源等应用MTT法、软琼脂培养克隆形成法、AO/EB荧光染色法和DNA凝胶电泳法证明了8-硝基白杨素具有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曾源等,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4;6(2):87~89)。Sheng-Ming Peng等人同样是在白杨素的7位羟基上采用一系列的化学合成改造,最后抗细胞增殖的活性实验得到了很好的结果(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09,191264–1266;Bioorganic&MedicinalChemistry.2010,18,3020–3025)。Haeil Park等在白杨素的6位或者8位链接甲氧基或将5位和7位的羟基进行甲氧基化,合成出的一系列化合物在抗PGE2产生的试验中取得了可喜的结果(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05,40,943-948)。Peng-Cheng Lv等人在白杨素的7位羟基上链接一系列单胺,获得一系列化合物,在抗癌活性实验中得到了不错的结果(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2010,18,1117-1123)。尽管现有技术中已经对白杨素衍生物做了大量研究,但白杨素酰胺衍生物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类白杨素酰胺衍生物抗肿瘤化合物,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这类新化合物的医药用途,这种新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稳定性及抗肿瘤活性的特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结构式如式III所示的化合物。

式III中的取代基R代表含两个以上氮原子的胺基类化合物。

进一步,R为2-(氨甲基)-1-乙基吡咯烷、哌嗪、1-(2-氨基乙基)哌啶、N,N-二甲基乙二胺、N,N-二乙基乙二胺或4-哌啶基哌啶。

式III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白杨素的7位羟基上连接溴乙酸乙酯,然后将其水解,最后分别与一系列胺化合物发生酰胺缩合反应,获得一系列的白杨素类化合物,体内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与白杨素相比,具有更好的细胞毒活性、稳定性、适当的油水分配系数与低毒性,是一类具有开发为新型抗肿瘤药物前景的化合物;在制备方法上,本发明通过简单的方法,高效地合成了关键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

具体地,结构式如式III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1首先将白杨素(2.54g;0.01mol)和无水碳酸钾(1.66g;0.011mol)一同加入至100ml搅拌的丙酮中,然后将溴乙酸乙酯(1.84g,0.011mol)加入溶液中,在50~60℃的条件下加热回流4~6h。反应结束后,冷却。将溶液抽滤,抽滤后将滤液浓缩至原体积的40%,滤液浓缩物依次用石油醚,1wt%的NaOH溶液和水冲洗,然后真空干燥得化合物I。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民族大学,未经中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83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