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电容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78177.3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9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马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生平 |
主分类号: | H01G2/00 | 分类号: | H01G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755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电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器上广泛使用电容器,现有的电容器由电容器的主体部和具有正、负极的引脚部构成,为了方便辩证正、负极,通常生产厂家在出厂时,正负极引脚会有长短区别,但在实际使用电容器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及满足主板的需要,会将引脚剪成平齐以减少使用时再临时剪切,这种事先裁剪好的电容器却会造成现场操作人员在生产线快速装配过程中,正、负极容易混淆、插错方向,而引起返工。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电容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电感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识别正负极的新型电容器。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新型电容器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电容器,包括主体部和引脚部,所述引脚部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靠近所述主体部的部分比远离所述主体部的部分粗,所述第二引脚的粗细均匀,所述第一引脚远离所述主体部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引脚的粗细相同。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脚为正极引脚或负极引脚。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脚远离所述主体部的直径为所述第一引脚靠近所述主体部的直径的1/3-1/2。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容器为电解电容器、有机介质电容器、无机介质电容器、空气介质电容器、陶瓷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玻璃膜电容器、涤纶电容器、玻璃釉电容器、纸介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复合纸介电容器、液体钽电容器或者聚苯乙烯电容器。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不同粗细的正、负极引脚,从而即使引脚长度相同的电容器,现场操作人员也可以进行识别,避免了返工的产生,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新型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的新型电容器,包括主体部1和引脚部,引脚部包括第一引脚3和第二引脚2,第一引脚3靠近主体部1的部分比远离主体部1的部分粗,第二引脚2的粗细均匀,第一引脚3远离主体部1的部分与第二引脚2的粗细相同。其中,第一引脚3为正极引脚或负极引脚。第一引脚3远离主体部1的直径为第一引脚3靠近主体部1的直径的1/3-1/2。电容器为电解电容器、有机介质电容器、无机介质电容器、空气介质电容器、陶瓷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玻璃膜电容器、涤纶电容器、玻璃釉电容器、纸介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复合纸介电容器、液体钽电容器或者聚苯乙烯电容器。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不同粗细的正、负极引脚,从而即使引脚长度相同的电容器,现场操作人员也可以进行识别,避免了返工的产生,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生平,未经马生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81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