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耐冷相关蛋白GST及其编码基因和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7881.7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4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凤霞;谭禄宾;朱作峰;付永彩;才宏伟;顾凭;孙传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10 | 分类号: | C12N9/10;C12N15/54;C12N15/63;C12N5/10;C12N1/21;C12N15/11;C12N15/82;A01H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相关 蛋白 gst 及其 编码 基因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耐冷相关蛋白GST及其编码基因和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冷害是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早稻种植区和东北、西北稻区及云贵高原一季稻区水稻生产的重要因子之一。水稻芽期、苗期如遭遇冷害,将导致水稻幼苗生长迟缓、分蘖减少,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大面积的僵苗、死苗现象,最终造成水稻产量的大幅度降低,因此迫切需要培育出耐冷的水稻品种。
普通野生稻是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野生稻在演化成栽培稻的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基因多样性降低、等位基因数减少。据统计,栽培稻的等位基因数约为野生稻的60%,从而导致当前水稻品种选育所面临的遗传瓶颈问题。因此从水稻近缘野生种的(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基因组中发掘和利用在栽培稻中已丢失或削弱的优异基因,并把它们应用于水稻育种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也是解决当前水稻育种难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我国野生稻资源丰富,从野生稻中发掘、定位和克隆耐冷相关基因不仅为培育超耐冷新品种提供新基因和新技术,而且对加强我国野生稻基因资源的保护、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是目前世界上分布生境最北的野生稻之一,具有极强的耐冷性,它的地下茎能耐-12.8°C的低温并可安全越冬,而当前栽培稻无一具此抗性,因此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是水稻耐冷性研究的理想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耐冷相关蛋白GST及其编码基因和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蛋白质(命名为GST蛋白),来自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是如下(a)或(b):
(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b)将序列表中序列1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耐冷性相关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
为了使(a)中的蛋白质便于纯化,可在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上如表1所示的标签。
表1 标签的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78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