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清洗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6830.2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2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国;张时焜;董乾清;严锋杰;杨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富斯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3/02 | 分类号: | B08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马佑平;王立民 |
地址: | 31513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清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清洗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节能清洗机。
背景技术
在清洗领域中,除了选用合适的清洁剂外,用于喷淋的设备在选择时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清洗领域中水的控制也相对提高,同时还提高了用水的价格。为了能够在这种环境下生存,提高水的利用率是降低成本的一个主要选择,这就要求清洗设备也能够适应这一变化。
高压水的清洗效果要明显优于低压水清洗效果,为此出现了采用涡轮喷射技术来作为清洗枪,这一技术的采用确实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同时还缩短了清洗时间,自涡轮喷射技术应用于清洗领域后所产生的效果是明显的。但这一技术也有明显的缺陷,这就是因为采用涡轮喷射技术后,水枪出口的压力明显增加,压力由0.4-0.6MP增加到最大能够达到1.4MP,在进行清洗时,出口的水流基本上是以垂直的方式喷射到被清洗物品的表面,这时会出现垂直反射现象,即当喷射水流喷射到物品表面后会发生反射,而喷射枪口的水流又是成集束状,即便是不以垂直方式喷射到被清洗物品上,但因喷射水流成集束面积小,所以反射也是以集束方式进行不能出现漫射现象,许多功被浪费无法达到最佳效率。
另一方面,因为清洁剂的使用会导致对水源的污染,而且后期污水处理的难度大,并且因为磷及COD等会增加处理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洗机,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减少或不使用清洁剂,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节能清洗机,包括有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储水装置,设置于储水装置内的加热装置及与加热装置相连接的恒温控制仪,设置于外壳体用于抽取储水装置内的水的高压水泵,水泵的出口通过外壳并通过软管同设置有天关阀的喷射枪相连,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恒温控制仪、加热装置及储水装置相连接的指示灯和控制键/钮。
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压缩泵,产生的负离子气体通过空气压缩泵压入储水装置内。
所述喷射枪包括有,进口部分,枪管,出口部分,所述进口部分,枪管,出口部分顺序连接;所述出口部分为枪管前端的扩大部分,所述出口部分的最小内径大于枪管除前端部分的内径;所述枪管内径最前端为加工有斜切面的端部,所述出口部分内径为枪管前端斜切面的延伸并延伸至出口部分最前端,在所述出口部分内径的内壁纵向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至少6个凹槽。
所述凹槽一端开口于出口部,另一端向枪管的前端的斜切面延伸并且凹槽的深度逐渐变小。
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所述凹槽的直径不大于3毫米。
所述斜切面同枪管内径轴线成5-13度角。
所述进口部分,枪管,出口部分为一体结构。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技术方案,减少或不使用清洁剂,并且提高了清洗效率和节省了用水量,并对被清洗物品没有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节能清洗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喷射枪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只能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
参考图1和图2所示,一种节能清洗机,包括有外壳21,设置于外壳内的储水装置,所述储水装置为承压水罐,承受压力不低于1.5MPa,设置于储水装置内的加热装置及与加热装置相连接的恒温控制仪,设置于外壳体用于抽取储水装置内的水的高压水泵,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使用高压水泵,而使用空气压缩泵,若使用空气压缩泵时,储水装置的出水口穿过外壳同软管相接;高压水泵的出口穿过外壳并通过软管22同设置有开关阀的喷射枪23相连,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恒温控制仪、加热装置及储水装置相连接的指示灯和控制键/钮24。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清洗机还包括,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压缩泵,产生的负离子气体通过空气压缩泵压入储水装置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富斯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富斯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68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