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氨的汽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6489.0 | 申请日: | 201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0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明;吕剑;赵锋伟;马辉;张伟;庞国川;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7C7/04 | 分类号: | F17C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6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氨的汽化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液氨转变为气态氨的过程,广泛应用于化工装置、制冷、热处理等行业。胺化反应中经常使用气态氨,氨气主要是通过液氨经加热器加热液氨,使之汽化,保持所需要的压力。
现有技术中,液氨汽化分别由电加热制热水供汽化器提供热源,由汽化器将工业液氨进行汽化。氨的汽化热为327.3千卡/千克。在工业生产中,氨汽化需要吸收大量热量。当汽化产气量偏离设计值时,氨气汽化器会出现严重水击现象。当蒸汽或热水循环不足时,空气中的水受冷结霜于氨气加热器换热管外表,换热的热阻大增,换热效率降低。同时,氨汽化器的换热管内外温差较大,设备容易产生疲劳,操作安全性差,受蒸汽压力波动时,氨气压力输送不稳定,较难连续稳定操作。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氨汽化方法,该方法能够消除设备水击现象,氨气压力输送稳定,且能连续稳定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液氨的汽化方法,采用的设备包括相连通的再沸器和汽化器,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操作:
1)将加热蒸汽通过蒸汽口进入再沸器管程,经换热管换热后加热再沸器内的热媒,蒸汽冷凝生成的水流出再沸器;
2)热媒受热汽化,经换热后成为热媒气体,并上升至汽化器内,热媒气体加热氨汽化器管程,与氨汽化器管程内的氨换热后冷凝成热媒液,再流入再沸器内;
3)来自外界的液氨进入汽化器管程,接受热媒气体提供的热量后汽化成气态氨,气态氨通过汽化器管程出口排出,通过调节阀门直接控制氨气体流量和压力,并与蒸汽调节阀门形成控制回路,间接控制再沸器的换热量,维持氨气连续稳定排出。
上述热媒可以是二甲氧基甲烷、甲醇、乙醇,也可以是丙烯、丁烯、二甲醚,还可以是戊烷、己烷或HCFC-134a,HCFC-125等氟里昂及其代用品。
上述汽化器可以是一个,也可以连接多个汽化器。
本发明的液氨的汽化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二甲氧基甲烷、甲醇、乙醇等作为再沸器中的热媒介质,消除了液氨汽化时蒸汽凝水的液击现象及其形成条件;
2)避免了空气中的水受冷结霜于氨气加热器换热管外表,避免换热热阻增加,充分利用换热效率;
3)汽化器缩小了换热管内外温差,能保证设备的安全性,通过控制蒸汽压力波动,维持氨气连续稳定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液氨汽化工艺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1、再沸器,包括:10、再沸器壳体,11、再沸器管束,12、蒸汽进口,13、蒸汽凝水出口,14、再沸器管箱,15、再沸器热媒蒸汽出口,16、再沸器热媒液进口;
2、汽化器,包括:20、汽化器壳体,21、汽化器管束,22、汽化器管箱,23、液氨进口,24、氨蒸汽出口,25、汽化器热媒出口,26、汽化器热媒进口;31、蒸汽调节阀,32、氨调节阀,4、5、6、7、8、9均为管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的设备包括再沸器和汽化器,再沸器1包括再沸器壳体10、再沸器管束11和再沸器管箱14。汽化器2包括汽化器壳体20、汽化器管束21、汽化器管箱22。再沸器1与汽化器2通过管线5、管线6相连接。
来自管线7的热蒸汽通过调节阀31控制,再经过再沸器蒸汽进口12进入再沸器管束11;来自管线4和管线5的热媒液为二甲氧基甲烷,其通过再沸器热媒液进口16进入再沸器1,再沸器管束11内的热蒸汽与热媒液二甲氧基甲烷换热后,蒸汽凝水通过蒸汽凝水出口13经管线8流出再沸器;
热媒液甲醇在再沸器管束11汽化成二甲氧基甲烷过热气体,从再沸器热媒蒸汽出口15经过管线6,通过汽化器热媒进口26进入汽化器2,来自管线9的液氨经过液氨进口23进入汽化器管束21,汽化器2的热媒二甲氧基甲烷气体与管束内液氨换热后,汽化器2内冷凝的热媒液体再经过汽化器热媒出口25,进入管线5循环至再沸器1。氨汽化器管束21内的液氨与汽化器的热媒气体换热后汽化成气态氨,气态氨经过汽化器氨蒸汽出口24进入管线19,通过调节阀门32直接控制氨气体流量和压力,并与蒸汽管线7上的蒸汽调节阀门31形成控制回路,保证连续稳定供应蒸汽并控制再沸器的换热量,维持氨气连续稳定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未经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64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高压开关设备的地刀联锁装置
- 下一篇:一种PECVD喷淋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