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力铸造轮毂模具及铸造轮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5716.8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1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朱洪斌;夏沾沾;何晶晶;徐建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8 | 分类号: | B22C9/28;B22C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梁朝玉;尚志峰 |
地址: | 32101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铸造 轮毂 模具 方法 | ||
1.一种重力铸造轮毂模具,包括上模(10)、下模(20)和边模(30),所述上模(10)和所述边模(30)围成与待铸轮毂的后轮唇对应的后轮唇腔(8)以及与待铸轮毂的轮辋对应的轮辋腔(7),所述下模(20)和所述边模(30)围成与待铸轮毂的前轮唇对应的前轮唇腔(3),所述上模(10)和所述下模(20)围成与待铸轮毂的轮辐对应的轮辐腔(4)以及与待铸轮毂的安装盘对应的安装盘腔(5),所述后轮唇腔(8)、轮辋腔(7)、前轮唇腔(3)、轮辐腔(4)及安装盘腔(5)组成互相连通的型腔,所述边模(30)上设置有浇注口(1),所述边模(30)内部设置有浇冒口(2),所述上模(10)上设置有中心冒口(6),所述浇注口(1)经过所述浇冒口(2)与所述型腔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10)和所述边模(30)围成所述后轮唇腔(8)的部分闭合,所述上模(10)、下模(20)和所述边模(30)形成无环冒口模具,通过所述浇冒口(2)及所述中心冒口(6)实现金属液的补缩;
所述型腔中金属液的凝固顺序为:后轮唇腔(8)、轮辋腔(7)、轮辐腔(4)、前轮唇腔(3)、安装盘腔(5)、中心冒口(6)、浇冒口(2)、浇注口(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铸造轮毂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具有上小下大的梯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铸造轮毂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10)和所述边模(30)上方的顶杆脱模结构,所述顶杆脱模结构包括顶杆压板(11)、顶杆(12)和复位杆(13),所述顶杆(12)和所述复位杆(13)安装在所述顶杆压板(11)上,所述顶杆(12)可向下伸出,所述复位杆(13)可使所述顶杆(12)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力铸造轮毂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模(30)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边模和右边模,所述左边模和所述右边模组成环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力铸造轮毂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模(30)包括均布的第一模、第二模、第三模和第四模,所述第一模、第二模、第三模和所述第四模组成环形结构。
6.一种铸造轮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力铸造轮毂模具,该铸造轮毂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上模(10)、下模(20)和边模(30)围成待铸轮毂的型腔;
步骤103,金属液经浇注口(1)、浇冒口(2)注入所述型腔;
步骤105,金属液按照后轮唇腔(8)、轮辋腔(7)、轮辐腔(4)、前轮唇腔(3)、安装盘腔(5)、中心冒口(6)、浇冒口(2)、浇注口(1)的顺序依次凝固;
步骤107,打开所述边模(30),所述上模(10)和轮毂铸件与所述下模(20)分离,所述轮毂铸件与所述上模(10)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铸造轮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液为铝合金熔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铸造轮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07中,采用顶杆(12)将所述轮毂铸件与所述上模(10)分离,复位杆(13)使所述顶杆(12)复位。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铸造轮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模(30)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边模和右边模,所述左边模和所述右边模组成环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铸造轮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模(30)包括均布的第一模、第二模、第三模和第四模,所述第一模、第二模、第三模和所述第四模组成环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571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启动电机单向器齿轮冷挤压模具
- 下一篇:基于油耗与尾气排放的车辆三维导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