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然驳岸低矮灌木群落的构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75456.4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9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涛;袁玲;王福龙;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汪俊锋 |
地址: | 43007***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然 驳岸 低矮 灌木 群落 构建 方法 | ||
技 术 领 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然驳岸低矮灌木群落的构建方法,属于生态环境治理技术领域。
背 景 技 术
驳岸作为一个生态交错地带,它对水陆生态系统间的物流、能流、生物流发挥着廊道、过滤器和天然屏障等功能,由于该地带异质性高,使得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水平高,适于多种生物生长,优于陆地或纯水域。 然而,目前河岸、湖岸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破坏、退化现象相当严重,植物群落的构建缺乏合理的空间布局、植物种类组成不合理、缺乏系统的群落构建模式研究,未能实现涵养水土、净化水质、美化生态环境的各项功能目标。关于自然驳岸的植物群落构建方法的研究很少,导致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没有参考依据,在城市驳岸建设中只能采取硬化或修建种植池、种植带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驳岸的植物配置不合理,尤其缺少群落式植物景观,提供一种自然驳岸低矮灌木群落的构建方法,可改善现有的单调驳岸景观,对滨水区植被恢复和群落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通过对武汉市人工以及自然驳岸作为样本进行植被调查,以自然分布状态下的植物群落为构建基础,同时为了增加植物群落的景观多样性以及稳定性,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再增添部分观赏植物,从而得出更加合理的植物群落模型。
自然驳岸低矮灌木群落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的优势植物为芫花(Daphne genkwa),种植间距为40-80cm,种植在水位线以上,种植时间为春季或秋季;
2)水位线以上草本层主要植物为野灯心草(Juncus setchuensis),种植间距为20-30cm,种植时间为春季;
3)沿水位线以带状种植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种植间距为20-30cm,种植时间为春季。
所述的优势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可选用株高为20-40cm的容器苗。
为增加秋、冬季观赏效果,可在芫花之间少量间植枸骨(Ilex cornuta),苗木蓬径为30-50cm,种植间距为1.5-2m,种植时间为春季或秋季。
水位线以上的种植区还可种植穗花牡荆(Vitex agnus-castus)或醉鱼草(Buddleja lindleyana)代替部分芫花,同种植物的种植间距为1-1.5m。
所有灌木种植时最好选择扦插苗以提早开花。
本发明方法利用乡土植物构建生态驳岸低矮灌木植物群落,芫花适应性强,耐水湿且耐干旱瘠薄;穗花牡荆和醉鱼草相对芫花植株形体稍高,占据不同的空间高度,避免生态位重叠、竞争。根据自然驳岸的生境条件选择防止表土流失的野灯心草。为增加固土能力和观赏效果选择三白草点缀水岸。选择扦插苗种植,1-2年即可形成稳定的自然群落。从景观美观的角度分析,芫花花期为春季,营造春季景观,穗花牡荆、醉鱼草为夏秋开花,枸骨常绿、秋季观果,呈现出不同的季相变化。本发明方法适合土壤贫瘠、土层较浅的驳岸区植物群落构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1)低矮灌木型自然群落优势植物为芫花,选用株高为20cm的容器苗,种植间距为40cm,种植在水位线以上,种植时间为春季;为增加秋、冬季观赏效果,可少量间植枸骨,苗木蓬径为30cm,种植间距为1.5m,种植时间为春季;
2)水位线以上草本层主要植物为野灯心草,种植间距为20cm,种植时间为春季;
3)沿水位线以带状种植三白草,种植间距为20cm,种植时间为春季。
实施例2
1)低矮灌木型自然群落优势植物为芫花,选用株高为40cm的容器苗,种植间距为80cm,种植在水位线以上,种植时间为秋季;为增加秋、冬季观赏效果,少量间植枸骨,苗木蓬径为50cm,种植间距为2m,种植时间为秋季;
2)水位线以上草本层主要植物为野灯心草,种植间距为30cm,种植时间为春季;
3)沿水位线以带状种植三白草,种植间距为30cm,种植时间为春季。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54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工作艇自扶正装置
- 下一篇:一种龙门镗铣床用圆立柱导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