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河故道区滨海退化湿地的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3769.6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9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高;宋红丽;孙景宽;李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13/02;A01C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王绪银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河 故道 滨海 退化 湿地 修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河故道区滨海退化湿地的修复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在黄河故道区通过调控水分和种植耐盐植被进行退化湿地修复的方法,属于环境保护及退化湿地恢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湿地开发利用强度的加大,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发生严重的退化,湿地面积和资源日益减少,质量和功能持续下降。据统计,全球超过50﹪的湿地已经被改变,发生了退化或者丧失。1950~2003年,我国沿海地区滨海湿地面积由13.81×106hm2减少至5.24×106hm2,丧失率高达62.27﹪。为此探索行之有效的湿地恢复措施已迫在眉睫。当前,国内外对退化湿地恢复的手段仍较为单一,主要是基于补充淡水为主体的自然恢复模式,且恢复效果依赖于淡水补充时间与补充量,对人工促进恢复模式很少或尚未开展有效的恢复实践。
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恢复工程源于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关注和政策导向以及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特殊重要性。尽管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工程对遏制湿地退化趋势作用明显,但这些恢复工程主要集中在新生湿地区域,对其它类型湿地,尤其是黄河故道退化湿地恢复很少或尚未涉及。在恢复技术层面上,当前对该区退化湿地的恢复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基于补充淡水为主体的自然恢复模式,且恢复效果依赖于淡水补充时间与补充量,而对人工促进恢复模式尚未开展有效实践。由于黄河三角洲的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蒸降比在3.5左右,所以基于淡水补给的湿地恢复模式仅在黄河入海口退化湿地区具有有效性,而在其它地区特别是黄河故道区尚不具备普适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解决退化湿地碱蓬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河故道区滨海退化湿地的修复方法。
术语说明
碱蓬(Suaeda salsa):为藜科碱蓬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肉质,耐盐碱,是黄河三角洲重要的植被之一,不仅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经济价值、药用价值,而且具有较好的耐盐碱特性,使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在退化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潮滩湿地演替先锋阶段的碱蓬盐沼是黄河三角洲丹顶鹤、白鹭、鹆形目鸟类等的主要栖息地,同时还起着维持湿地系统正常演替,防风固堤,调节气候等多重重要功能。碱蓬常分布于海陆交互作用的潮滩地带,大面积碱蓬在潮滩分布形成奇特壮丽的“红地毯”景观。
植物残体:是指碱蓬枯死后的残留部分。
碱蓬种子:于种子成熟季节在黄河故道区碱蓬群落采集。
种子引发:种子引发也称种子渗透调节,最早由Heydecker等(1973)等提出,是在控制条件下使种子缓慢吸水为萌发提前进行生理准备的一种播前种子处理技术。
发明概述
本发明以黄河三角洲黄河故道区的退化湿地为研究对象,从种子萌发开始,研究不同引发技术对碱蓬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解决了在退化湿地区碱蓬的立苗问题。结合黄河故道区退化湿地区的实际情况,依据经济可行性原则,采用水分干预方式、植物残体覆盖方式、优选的残体覆盖量与耐盐植被相结合的方案,对黄河故道区退化湿地恢复机制进行探索,以恢复模式经济、可靠、有效为目标,提出本发明黄河故道区滨海退化湿地的修复方法。
发明详述
一种黄河故道区滨海退化湿地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土壤盐分含量为1.5~3.0wt%,年平均降水量500~700mm,年蒸发量1800~2000mm,年平均气温12~13℃的黄河故道区退化滨海盐碱湿地,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平整,准备好待用;
(2)于每年5月初,将准备好待用的土壤浇水按50×103~60×103kg/亩的灌溉量进行灌溉,然后将经种子引发后的碱蓬种子以200~300粒/m2的密度播种于浇过水的土壤中,表层覆盖0.8~1.5cm厚的土壤,再将碱蓬残体按照540~1620kg/亩的施用量进行表层覆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37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