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织机用的圆筒状织物撑幅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73058.9 | 申请日: | 201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6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钱俊;卜芳芳;陈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宝沣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J1/22 | 分类号: | D03J1/22;D03J1/06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1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机 圆筒状 织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织机辅助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织机用的圆筒状织物撑幅装置。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圆筒状织物也称圆筒布,圆筒布的织造方式有机织和针织之别,机织如有梭织机织造,针织如针织圆机织造,但是在不少情况下需要借助于有梭织机织造圆筒状织物,例如当圆筒状织物的纬纱的表现形式为连续时,那么只能采用有梭织机织造。
有梭织机的引纬是靠投梭(业界也称穿梭或引纬)运动来完成的,因此不可避免地使双层布两侧布边的稀密度比中间区域的稀密度密,于是当在打开双层布形成圆筒布时,圆筒布布面稀密度的整体均匀一致性受到影响。
已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办法是在两侧即对应于布边的两侧各加设一特线处置,具体可参见作为高等纺织院校教材的《织物组织与纹织学》上册的第150-152页,特线也称张紧线,藉由张紧线对布边两侧起到撑幅作用,但是在投梭即引纬过程中由于张紧线的张紧效果较为脆弱,因而会出现偏动,从而使布边的两侧纱线呈波浪形,不足以保障圆筒状织物的质量。因为如前述,在打开双层布形成圆筒布时,可显见纱线(先前处于布边处的纱线)呈波浪形的现象。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648306A推荐有“机织管状织物弹性内幅撑”,该专利方案是在机织双层布的两层布间安装一内撑幅板(专利称撑幅板),该内撑幅板在有梭织机引纬时撑开双层布的两边,从而保证双层布两边和布面的稀疏密度的均匀性,并且内撑幅板可随钢筘的打纬运动而在织口处沿着经纱方向运动,即,在引纬时内撑幅板伸出织口,而在打纬时随着打纬力缩回织口,因而可以客观体现该专利申请的说明书第2页倒数第5行至第3页第1行所述的技术效果。但是,该专利申请存在以下缺憾:其一,为了保证内撑幅板复位,因此在内撑幅板与稳定板之间设置有一对弹簧(专利称左、右弹簧),然而弹簧的设置会降低纬纱密度,从而对圆筒状织物的质量产生影响;其二,弹簧容易产生疲劳现象,而当弹簧出现疲劳后,会严重影响内撑幅板的复位,如果不及时更换则导致内撑幅功能削弱乃至消失;其三,结构复杂并且安装使用麻烦。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厂区进行了反复的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无需使用弹簧使内撑幅板复位而藉以避免对纬纱密度产生影响、有利于保障持久的撑幅效果而藉以体现免维护保养和有益于体现结构简练并且安装使用方便而藉以节约成本的织机用的圆筒状织物撑幅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织机用的圆筒状织物撑幅装置,所述的织机包括机座和位于机座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钢筘,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筒状织物撑幅装置包括一托架,该托架固定在所述机座朝向所述钢筘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一内撑幅板,在该内撑幅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一组贯通内撑幅板的厚度方向的磁铁嵌腔,在各磁铁嵌腔内嵌设有磁铁,磁铁与所述托架相吸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托架包括第一、第二钢条托臂和钢条,第一钢条托臂以水平状态固定在所述机座朝向所述钢筘的一侧的一端,第二钢条托臂以水平状态固定在机座朝向钢筘的一侧的另一端,并且与第一钢条托臂相对应,钢条的一端与第一钢条托臂固定,而另一端与第二钢条托臂固定,所述的磁铁与所述钢条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相吸合。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内撑幅板为非金属板。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非金属板为塑料板或尼龙板。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磁铁嵌腔的数量为两个或以上。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磁铁嵌腔的形状为矩形或圆形。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技术相比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通过设置在内撑幅板的磁铁嵌腔内的磁铁与固定在机座上的托架相吸合,因而摒弃了弹簧,避免了对纬纱密度产生影响;其二,由于无需使用弹簧,因此能够保障持久而稳定的内撑幅效果,无需维护与保养;其三,整体结构简练,安装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暨应用例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宝沣特种纤维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宝沣特种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30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下一篇:发光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