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避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2373.X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0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冉银菊;修贵东;王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避雷装置。
背景技术
当电气设备遭受直接雷击或者雷电感应时,电气设备中会存在过电压,大气过电压的幅值可达一二百万伏。雷击引起的大气过电压沿着输电线侵入电气设备,会直接危及到电气设备或者造成人员伤亡。为了保护电气设备及人身的安全,必须限制电气设备绝缘上的过电压峰值,这就需要在电气设备上装设一种过电压保护装置——避雷器。避雷器的作用就是将高电压冲击电流泄放到大地去,从而限制电压幅值以保护电气设备。现有的避雷器有管型避雷器、阀型避雷器、磁吹避雷器及氧化锌避雷器等,目前的避雷器的检测方式都是纯机械式,例如根据避雷器内部元件的某种特性例如温度、阻抗、容抗等发生的变化,使避雷器开关动作,输出回检信号进行检测。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是:根据避雷器内部元件的特性判断避雷器的好坏,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很大。比如当避雷器处于温度高、潮湿的环境时,避雷器容易劣化,避雷器劣化后容易出现误判,从而引起避雷器开关的误动作,使得检测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避雷装置,该装置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并且更加灵活,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避雷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保护组至第三保护组,所述第一保护组至第三保护组具有公用节点以成星形连接,所述公用节点与公用输出端相连,其中,所述第一保护组至第三保护组分别具有第一检测输出端至第三检测输出端;第一检测组至第三检测组,所述第一检测组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保护组的第一检测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检测组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保护组的第二检测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检测组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三保护组的第三检测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检测组、所述第二检测组和所述第三检测组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公用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检测组至第三检测组用于分别根据所述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输入的信号判断所述第一保护组至第三保护组是否发生故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避雷装置,通过采用星形连接结构,能够在设备发生故障使避雷装置的任何一端发生短路时,保证另外的两端可以继续工作,增加了避雷器可靠性,且结构简单。而且在装置进行连接时无极性之分,还可以对避雷装置的参数进行修改,提高了避雷装置的使用灵活性。每一个避雷装置分路都有一路检测电路,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另外,该避雷装置电路简单、元器件少、成本低、实用性强。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避雷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避雷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避雷装置检测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避雷装置检测部分的检测电路的示意图;
图4b至图4f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避雷装置检测部分的第二检测模块至第六检测模块的检测电路的示意图;以及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避雷装置检测部分的参考电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另外,以下描述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的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也可以包括另外的特征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的实施例,这样第一和第二特征可能不是直接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23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