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单板及通信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1799.3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4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聂飞;田伟强;王广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单板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通信单板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信息服务需求的日益膨胀,网络运营商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需添置越来越多的设备,但是由于机房安装空间的限制,通信设备密度越来越高,设备的尺寸越来越小,但设备功率越来越高,因此如何解决设备散热问题,成为通信设备设计中噬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通信设备通常包括多个通信单板,各个通信单板插接在背板提供的插槽中,通信单板的电源通过背板给通信单板馈电。而电源是对温度比较敏感的部件,因此对电源设备的散热问题成为单板插框设计的瓶颈之一。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通信单板在通信设备机柜中的安装示意图,通信单板具有印刷电路板11以及位于单板11前侧的用于显示指示信号的面板12,印刷电路板11和未示出的拉手条连接成一体,然后一并插入到通信设备的机柜中,通过机柜中的背板13与电源15连接。为了给电源15散热,通常是在印刷电路板11的侧边单独开设风道14,冷风经过风道14后吹向电源15,并通过设在电源15一侧的风扇16将热风抽走实现对电源15的冷却。
但上述通信单板中风道的设计占用了印刷电路板的平面空间,这就降低了通信单板系统的集成度,造成通信设备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单板及通信设备,以提高通信单板的系统集成度,降低通信设备成本。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单板,包括印刷电路板、面板、拉手条以及贯通所述面板前后的风道,所述面板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前侧,所述拉手条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为由包括所述印刷电路板、面板、拉手条围成的封闭空间,所述封闭空间的前侧设有风道进风口、后侧设有风道出风口。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道进风口为开设在所述面板上的通孔。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孔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面板上与所述风道对应的区域。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道、风道进风口和风道出风口一体成型。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道出风口通过导风结构与背板相连,所述背板上开设有通风孔,用于将气流通往与背板上需要散热的工作模块,所述风道出风口处的气流通过所述背板上的所述通风孔将气流导向所述工作模块。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上述通信单板和连接在所述通信单板后方的背板和需要散热的工作模块,所述通信单板通过背板与所述工作模块连接,所述背板上设有与所述风道出风口连接的通风孔,用于将气流通往所述工作模块。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板与所述背板之间设有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的进风口连接所述风道出风口,所述导风结构的出风口连接所述背板的通风孔。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风结构的出风口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导风结构的进风口的横截面积。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工作模块为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和电源风扇,所述电源风扇位于所述电源的后方。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道和所述导风结构一体成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信单板在使用时将其插入到机柜中,设置在机柜内的电源模块给通信单板馈电以使其正常工作。在工作时,由风道进风口进来的冷风,经过风道,从风道出风口排出吹向电源模块,然后电源模块的风扇将加热后的热风带走以达到对电源模块散热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单板的风道是由包括印刷电路板、面板、拉手条在内的现有的结构件围成的封闭空间,没有占用通信单板的板面及层高的空间,这样通信单板可以布局更多的子系统,提高系统集成度,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17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