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提取油橄榄叶抗糖尿病有效部位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71575.2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0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邸多隆;黄新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63 | 分类号: | A61K36/63;A61P3/10;A61K127/00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方晓佳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树脂 吸附 提取 油橄榄 糖尿病 有效 部位 方法 | ||
1.一种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提取油橄榄叶抗糖尿病有效部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依次步骤为:
A提取:取油橄榄的干燥叶,加入1-20倍量的乙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1-4 次,每次1-3 h,过滤,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当于原药材0.1-0.5 g/mL,充分混匀,称作上样液;
B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上样液经过大孔吸附树脂柱进行吸附,吸附完毕后,树脂柱先用水洗涤以除去水溶性杂质;弃去洗涤液,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乙醇水溶液对大孔树脂柱进行梯度解吸附;分别合并不同浓度的解吸液,回收溶剂后浓缩干燥,制得油橄榄叶A、B、C、D、E五个部位,其中D部位为抗糖尿病活性部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大孔吸附树脂选自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基质交联得到的大孔吸附树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样液可以在大孔树脂柱上吸附一次,也可以循环吸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大孔树脂柱吸附后解吸液为乙醇水溶液,不同部位由不同浓度的乙醇水溶液解吸得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样液的吸附流速为0.5-20 BV/h。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液浸膏与干树脂的重量比是1:1-10;所述的树脂柱径和柱高比为1: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157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