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钢丝热镀锌漏镀的助镀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71247.2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4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高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常安通用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2/06 | 分类号: | C23C2/06;C23C2/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夏晏平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钢丝 镀锌 助镀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钢丝热锌漏镀的助镀剂。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钢丝热镀锌工艺为:钢丝→脱脂除油→水洗→酸洗→水洗→浸粘助镀剂→烘干→热浸镀锌→后处理→成品,在钢丝表面获得光亮、连续的镀锌层,该锌层做为牺牲阳极,以起至防止钢丝腐蚀的发生,延长钢丝的使用寿命,因此,热浸镀时,出现漏镀是不被允许的缺陷。
在热浸镀锌之前浸粘助镀剂可以起到清除酸洗后钢丝表面的铁盐等脏物,并在钢丝表面沉积一层盐膜,将钢丝表面与空气隔绝开来,防止氧化,以及热浸镀锌时能速度分解,对钢丝表面起到活化作用,提高镀锌质量。现有的助镀剂一般采用氯化铵或氯化锌,由于氯化铵为结晶体,结晶后容易从钢丝表面脱落造成漏镀,而且氯化铵受热分解的氨和氯化氢遇冷又重新化合,使得热镀锌时形成过多的烟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解决现有钢丝热镀锌时的漏镀和烟雾多的问题,提供一种不含氯化铵的防止钢丝热镀锌漏镀的助镀剂。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止钢丝热镀锌漏镀的助镀剂,由40~50wt%的氯化铝和50~60wt%的氯化锌组成。
所述助镀剂的使用方法,按每升水溶解100~150g的助镀剂,将助镀剂溶于水中,钢丝以5~20m/min的速度进入助镀剂溶液中,烘干后再进行热浸镀锌。
进一步,所述助镀剂溶液的温度为60~70℃。
有益效果:本发明助镀剂中不含氯化铵,不会有常规热镀锌时产生烟雾的问题,热镀锌钢丝表面镀层致密、光滑、无微孔,耐腐蚀性能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按常规方法对钢丝进行脱脂除油和酸洗处理,将经过处理的钢丝以5m/min的线速度进入温度为60℃的助镀溶液,助镀溶液为氯化铝和氯化锌的混合水溶液,其中,氯化铝浓度为40g/L、氯化锌浓度为60g/L,进入助镀溶液的时间约5s,然后将钢丝红外干燥,再以10m/min的速度进入温度为470~480℃的锌基镀液中,锌基镀液由95wt%的锌和5wt%的铝组成,进行热浸镀锌,时间为15s。
实施例2
按常规方法对钢丝进行脱脂除油和酸洗处理,将经过处理的钢丝以20m/min的线速度进入温度为70℃的助镀溶液,助镀溶液为氯化铝和氯化锌的混合水溶液,其中,氯化铝浓度为75g/L、氯化锌浓度为75g/L,进入助镀溶液的时间约3s,然后将钢丝红外干燥,再以15m/min的速度进入温度为470~480℃的锌基镀液中,锌基镀液由95wt%的锌和5wt%的铝组成,进行热浸镀锌,时间为14s。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助镀溶液中氯化铝浓度为58g/L,氯化锌浓度为70g/L。
钢丝加速腐蚀试验:5%NaCl溶液、试验温度35±2℃,试验162小时未见红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常安通用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常安通用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12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00 用熔融态覆层材料且不影响形状的热浸镀工艺;其所用的设备
C23C2-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例如为了在选定的表面区域上镀覆
C23C2-04 .以覆层材料为特征的
C23C2-14 .过量熔融覆层的除去;覆层厚度的控制或调节
C23C2-26 .后处理
C23C2-30 .熔剂或融态槽液上的覆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