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住宅抗震屋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468347.X | 申请日: | 2012-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6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 发明(设计)人: | 董有;鞠树森;谢建明;甄进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筑福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结构 结构 住宅 抗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住宅抗震屋,属于抗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逃生设施(技术)非常多,这些多项技术专利大多以“逃”为主,这些技术对火灾能起一定的作用,但对地震来说,由于地震来临的不确定性,可能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纵观全球20世纪以来的强震,美国阿拉斯加8.8级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死亡人数125人。日本1995年1月17日,阪神地区发生7.3级强震,死亡人数6434人……,而历次地震中我国的损失最为惨重,仅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就有超过30万人遇难。阪神地震后的1996年开始,日本3次修改《建筑基准法》,把各类建筑抗震基准都提高到最高水平,尤其是要求办公商务楼抗震能力要达到8级以上。美国也相应提高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级,正是这一系列的预防措施的实施才能使得他们能够将地震引发的灾难降至最低。由于地震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地震波的大小和方向不确定、地震时间(白天、夜晚)不确定、反应速度不确定等因素,使人“逃”的时间几乎没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住宅抗震屋,通过采用一种钢结构装置镶嵌在混凝土或砌体结构中形成刚体,构成一个上下贯通、独立、坚固的抗震屋(考虑造价问题,每户建议设置一个抗震屋,如卧室或卫生间等),该抗震屋上、下共有8个钢梁和4个钢柱,抗震屋的6个面全部采用钢斜撑对拉。当地震来临时,人们能安全的躲在里面,并在这个空间储备一些食物、水防尘面具和通讯工具等,延长救援的时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住宅抗震屋,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或砌体结构住宅中镶嵌有钢结构装置,所述钢结构装置包括4根型钢柱以及8根型钢梁,4根型钢柱镶嵌在混凝土或砌体结构住宅的四个边角混凝土柱中,8根型钢梁分别上、下设置于相邻两根型钢柱之间,从而构成一六面体空间;该空间的6个面全部采用钢斜撑对拉,其中,该抗震屋在有门洞的一面采用门洞单斜杆钢斜撑拉接,该抗震屋在有外窗的一面采用窗洞双斜杆钢斜撑拉接,其余四面采用无洞口十字交叉钢斜撑拉接;所述型钢柱朝六面体空间外侧沿型钢柱1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排或相互垂直的两排预埋钢筋,用于与六面体空间外侧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住宅其它梁、板、柱构件拉接成一整体。
所述的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住宅抗震屋,预埋钢筋的间距为200mm。
所述的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住宅抗震屋,所述型钢柱为工字钢。
所述的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住宅抗震屋,垂直于型钢柱腹板方向的预埋钢筋与型钢柱腹板上的肋板焊接。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当强震来临时,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和抗震屋共同抵抗地震波的侵袭,即使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产生较大的裂缝,甚至局部破损、脱落,刚性抗震屋由于钢结构的延性好,局部可能发生变形,但抗震屋完整性不会被破坏,保证抗震屋内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使“躲”在抗震屋内的人们不致于被混凝土碎块或砌块压死,延缓人们的救援时间。由于抗震屋属于组合结构,组合结构具有节约钢材、提高混凝土利用系数、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同时可以避免强震时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避免财产损失,该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镶嵌在混凝土或砌体结构内的型钢结构空间连接示意图;
图2为A向视图(无洞口十字交叉钢斜撑连接图);
图3为B向视图(门洞单斜杆钢斜撑连接图);
图4为C向视图(窗洞双斜杆钢斜撑连接图);
图5为梁柱节点连接图;
图6为预埋钢筋外形图;
图7为预埋钢筋与整体浇筑的混凝土柱的连接图。
图中,1:型钢柱;2:型钢梁;3:钢斜撑;4:预埋钢筋;5:外窗;6:门洞;7:肋板;8:工字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筑福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筑福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83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