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网络传输的生物信息交互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67515.3 | 申请日: | 2012-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5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芯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成实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网络 传输 生物 信息 交互 系统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交互系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网络传输的生物信息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掌静脉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面部识别等生物信息识别器已广泛应用于各安防设施,考勤系统内,然而它们均只作为一种单一设施而存在,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细致的处理及远程传输,且相互之间的数据不能实现共享与交互,导致进行数据统计时操作复杂,且数据存储十分有限,因此使用时会有较大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网络传输的生物信息交互系统及其实现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物信息识别系统功能较为单一,且应用时由于存储量有限导致使用有限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网络传输的生物信息交互系统,包括服务器端和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与服务器端相连的一个以上的远程终端,所述每个远程终端均连接有生物信息采集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生物信息采集模块包括掌静脉识别仪。
为了充分满足人们需求,所述生物信息采集模块还包括手指静脉识别仪、指纹识别仪、掌纹识别仪、虹膜识别仪、面部识别仪、人体识别仪、声音识别仪中的至少一种。
考虑到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与远程终端间设置有安全模块。
本发明中,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包括有线数据传输模块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包括3G模块。
考虑到实际情况,所述无线数据传输模块还包括GPRS模块、CDMA模块、WLAN模块、WIFI模块、蓝牙模块、红外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基于上述硬件设备,我们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传输的生物信息交互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一个以上远程终端均将采集到的生物信息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传输至服务器端;
(2)服务器端将各个远程终端传输来的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处理,并建立生物信息数据库;
(3)用户在未进行用户信息录入的远程终端上进行生物信息认证时,服务器端则在生物信息数据库中进行搜索,若搜索出与该用户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则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该用户的认证信息传递给该远程终端进行信息认证。
为了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所述步骤(1)中,安全模块将各远程终端采集到的生物信息加密后以加密状态存储于服务器端内,并在服务器端将生物信息传递至各远程终端时自动进行解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专门针对掌静脉识别仪、指纹识别仪等生物信息采集模块设计了一套信息交互系统,通过该系统的设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物信息采集模块功能较为单一,应用时由于存在存储上限导致使用有限制,且相互之间不能进行数据交互导致数据统计不便的问题,符合人们需求。
(2)本发明中,服务器端能够对与其相连的一个以上远程终端传输而来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综合处理,并能够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其余远程终端,使得一个以上远程终端之间能够便捷地实现数据交互,进而便于人们使用,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符合技术发展趋势,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3)本发明中采用3G、GPRS等模块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其具有高效便捷的优势,且系统设置有安全模块,充分保证了传输的安全性,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4)本发明中,用户只需在与服务器端相连的任意一远程终端上进行用户信息录入便可以在与服务器端相连的其余远程终端上进行信息认证,无需进行重复的信息录入工作,解决了现有生物信息采集器应用的局限性,设计十分人性化,符合人们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物信息识别系统功能较为单一,且应用时由于存储量有限导致使用有限制,不便于进行数据统计与交互的问题,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传输的生物信息交互系统,包括进行数据处理、存储与交互的服务器端和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与服务器端相连的多个连接有生物信息采集模块的远程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芯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芯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75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