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厨用刀坯终极成形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67256.4 | 申请日: | 2012-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1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黄维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维明 |
主分类号: | B22C9/06 | 分类号: | B22C9/06;B22D25/00;B22D3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23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厨用刀坯 终极 成形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刀具加工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厨用刀坯的终极成形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加工厨房刀坯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不锈钢板材冲压剪切而成,另一种是经锻打而成的不锈钢刀坯。不锈钢板材冲压剪切而成的刀坯厚薄一致,表面平整磨削过程中可以进行水磨机机械化一次粗磨和一次细磨完成,效率高,可以实现大规模批量化生产,但是不耐磨,使用寿命短。经锻打而成的不锈钢刀坯,金属材料的碳化物组织更均匀,晶粒更细,分布更细化,硬度高、韧性好,耐磨性,耐冲击性更好,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加工工艺过程复杂,费时费力,且成本高。同时,上述两种加工方法都具有材料浪费严重,原材料利用率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是提供一种厨用刀坯的终极成形工艺,所制成的刀具不仅耐磨、使用寿命长,而且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集合了传统厨用刀坯加工方法的所有优点。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厨用刀坯终极成形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浇注模具;所述浇注模具包括钢制上模和钢制下模,所述钢制上模的下表面为平面,钢制上模内设置有上模冷却水通道,钢制上模上设置有上模进水管和上模出水管,且上模进水管、上模冷却水通道和上模出水管依次连通,所述钢制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厨用刀坯轮廓匹配的型腔,在钢制下模内设置有下模冷却水通道,钢制下模上设置有下模进水管和下模出水管,且下模进水管、下模冷却水通道和下模出水管依次连通;
步骤二、将钢制下模固定在地面上,将钢制上模与液压驱动系统或气压驱动系统相连,再通过上模进水管向钢制上模内通冷却水,通过下模进水管向钢制下模内通冷却水;
步骤三:将按照比例配备的混合金属料放入加热炉中进行加热,使之熔化成钢水,混合金属料根据需要成形的厨用刀坯元素成分和比例进行配备;
步骤四:将熔化的钢水浇灌入钢制下模的型腔中后,所述钢制上模在液压驱动系统或气压驱动系统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直至与钢制下模扣合在一起;
步骤五:待钢制下模内的钢水冷却凝固后,由液压驱动系统或气压驱动系统带动钢制上模向上移动,再取出钢制下模内已经成形的厨用刀坯。
为便于成形后的厨用刀坯能方便、快速地从钢制下模中取出,所述钢制下模的型腔内,在厨用刀坯的刀背位置处设置有拔模斜度。
所述上模进水管、上模出水管位于钢制上模的同一侧壁上,下模进水管、下模出水管位于钢制下模的同一侧壁上,上模冷却水通道和下模冷却水通道分别呈U形。通过优选钢制上模及钢制下模的结构,使浇注模具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同时方便加工制造。
优选为,所述加热炉为电炉,加热成本低,进一步降低了钢制刀坯的制造成本。
经该工艺方法成形的厨用刀坯接近产品的最终形状,因此称之为“厨用刀坯终极成形工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浇注模具采用钢制上模和钢制下模,所成形的厨用刀坯表面光滑,无任何气孔,内部组织细密,外形美观,质量好、刀坯强度高;
(2)刀坯材料成分稳定,耐磨,使用寿命长;
(3)成形过程中无原材料浪费,材料利用率达到100%,节约了制造成本;
(4)工艺步骤简单、易于实施、工人劳动强度小,进一步降低了制造成本;
(5)钢制上模通过液压驱动系统或气压驱动系统驱动,合模时间短、控制精度高,产品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中浇注模具的钢制上模。
图2 是本发明中浇注模具的钢制上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厨用刀坯终极成形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浇注模具;结合图1、图2所示,浇注模具由钢制上模1和钢制下模2组成。钢制上模1的下表面为平面,钢制上模1内设置有上模冷却水通道1c,钢制上模1上设置有上模进水管1a和上模出水管1b,且上模进水管1a、上模冷却水通道1c和上模出水管1b依次连通,为钢制上模1降温,便于浇注模具内的钢水快速冷却。钢制下模2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厨用刀坯轮廓匹配的型腔2c,在钢制下模2内设置有下模冷却水通道,钢制下模2上设置有下模进水管2a和下模出水管2b,且下模进水管2a、下模冷却水通道和下模出水管2b依次连通,为钢制下模2降温,便于浇注模具内的钢水快速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维明,未经黄维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72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质量流速控制系统
- 下一篇:3D相机组件和具有该3D相机组件的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