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67185.8 | 申请日: | 2012-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5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陈信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0;H01R13/46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21533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各种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的内部对电源的供应需求不断增长,而且对电源的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确保电源能持续供应,电源连接器必须有可靠的机械连接构造。在实际使用中,传输电力的电源连接器相较于传输信号的连接器更会出现比较频繁的插拔需求,因此在机械性能(例如插拔次数及产品寿命)方面,就会对传输电力的电源连接器要求愈加苛刻。
目前,业界使用的电源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大都呈片状结构,而插座连接器的插座端子则呈弯曲的弹性指状结构,通过弹性指状插座端子与片状导电端子的相互接触,实现电力传输的目的。但是,单纯地采用整片式的导电端子与弹性指状插座端子进行电气连接,其适用性并不广泛。例如,导电端子的尾端必需与电路板上的电源接点一一对应,因此整片式的导电端子并无法满足各种电源接点的阵列排布,而必须更改为多片式。但若将整片式导电端子做成多片式,例如三片式或四片式,则会出现诸多技术问题,例如导电端子在与插座端子对接时极易出现虚接的状况。
此外,业界目前使用的电源连接器的片状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容易出现散热效果不良的问题。
因此,申请人鉴于以上现有电源连接器结构的缺失与不便,研究出一种新的电源连接器,以合理优化其结构,努力提高其电气连接性能,并有效改善其散热性能,从而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能够提高电气连接的可靠性,改善散热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及第四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呈直立的长方体状,该绝缘本体包括有一位于前方的对接段及一位于后方的安装段,该对接段的前表面垂直于该安装段的底面;在该绝缘本体的该对接段的前表面形成有一插口,该插口向内延伸形成一收容腔,在该收容腔的中间凸设有一直立状的舌板。每一导电端子均包括有一具有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的直立状基板、一自该基板的第一侧边弯折并向前延伸的片状接触部、以及多个自该基板的第二侧边向下延伸的尾部,其中该基板的第一侧边垂直于第二侧边。这些导电端子的所述基板均平行直立于该绝缘本体的安装段中,所述片状接触部均伸入该绝缘本体的收容腔中,而所述尾部均伸出该绝缘本体的底面。该第一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朝着该第二导电端子弯折再向前延伸,而该第二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则朝着该第一导电端子弯折再向前延伸,并且该第一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沿上下方向直线排列而共同构成一个直立的接触平面,并且该第一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均贴靠于该绝缘本体的舌板的一侧;该第三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朝着该第四导电端子弯折再向前延伸,而该第四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则朝着该第三导电端子弯折再向前延伸,并且该第三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与该第四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沿上下方向排成一直线而共同构成另一个直立的接触平面,并且该第三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与该第四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均贴靠于该绝缘本体的舌板的另一侧。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绝缘本体的安装段内形成有一贯穿该安装段的底面与后表面的端子组装空间,以及多个连通该端子组装空间与该收容腔的端子收容通道,每一导电端子的基板均平行固定于对应的端子收容通道中。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端子与该第四导电端子结构对称,而该第二导电端子与该第三导电端子结构对称。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是自该第一导电端子的基板的第一侧边的上半部分朝向该第二导电端子弯折并向前延伸而成;该第二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是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基板的第一侧边的下半部分朝向该第一导电端子弯折并向前延伸而成。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三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的弯折方向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的弯折方向相反;该第三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是自该第三导电端子的基板的第一侧边的下半部分朝向该第四导电端子弯折并向前延伸而成。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四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的弯折方向与该第一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的弯折方向相反;该第四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是从该第四导电端子的基板的第一侧边的上半部分朝向该第三导电端子弯折并向前延伸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71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