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光透镜及含有该配光透镜的灯具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66576.8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2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杰;杜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含有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光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配光透镜及使用该配光透镜的灯具。背景技术
LED以其效率高、光色纯、能耗低、寿命长、无污染等优点成为21世纪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光源。随着LED光通量及光效的不断提高,LED在照明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LED芯片的表面出光为朗伯分布,本身的出光角度只有120度,无法直接应用于照明系统,只有通过对其合理的二次配光才能满足不同的照明需求。
目前,对LED光源的二次配光设计一般以投射型反射器和透镜为主。但是传统的配光设计最多只能达到接近180度的出光角,从而只能实现单一表面的平面式照明。LED光源存在照明死角,不能实现整个空间的立体式照明,且光分布不均匀,严重的可影响眼睛舒适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使照明空间内的光分布范围更广且光分布更均匀的配光透镜及含有该配光透镜的灯具。
一种配光透镜,包括:
透镜主体,呈柱体形,包括底面及与所述底面相对设置的顶面,所述透镜主体的底面为第一表面,且第一表面的中心向内凹陷形成容置腔,所述透镜主体的侧面为第二表面;
透镜头部,位于所述透镜主体的顶面且与所述透镜主体一体成型,所述透镜头部呈柱体形,且与所述透镜主体同轴设置,所述透镜头部远离所述透镜主体的一端的表面的中心向内凹陷,形成第三表面,所述透镜头部的侧面为第四表面;
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为全反射面,从所述第一表面入射的光线经所述第二表面反射至所述第三表面,光线的一部分经过所述第三表面出射,另一部分在所述第三表面发生全反射并从所述第四表面出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为球形凹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为弧形凸面,由双曲线的一支绕所述透镜主体的轴线转动一周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表面为弧形凸面且中心向下凹陷的,所述第三表面由二分之一抛物线绕所述透镜头部的轴线转动一周形成,其中,所述抛物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透镜头部的轴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表面为磨砂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镜主体为圆锥台,所述第三表面的出光口为圆形,所述第四表面为柱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表面的母线与所述透镜主体的顶面的夹角为81.22度,所述第四表面的母线的长度为6.193毫米,所述第三表面的出光口的直径为13毫米,所述配光透镜的长度为18.5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透镜主体远离所述透镜头部一端的底座。
一种灯具,包括:
如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配光透镜;
光源,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为LED光源。
上述透光配镜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第二表面为全反射面,从第一表面入射的光线经第二表面反射至第三表面。由于光线从第三表面的入射的角度是连续变化的,当光线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发生全反射,并反射至第四表面。因此,射向第三表面的光线一部分经过第三表面出射,形成垂直方向的光分布,而另一部分从第四表面出射,形成在侧面的光分布,从而使得光分布的范围更广。此外,由于从第一表面入射的光线并未全部从第三表面出射,而是分别从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出射部分光线。因此,垂直方向的光强减弱,而侧面的光强加强,从而使得光分布更加均匀。上述灯具,使用上述配光透镜。因此,光源发出的光线从第一表面入射并分别从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出射,从而使得灯具的光照范围更广且光分布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的配光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配光透镜的剖视图;
图3为光线经过图1所示配光透镜的光路图;
图4为光线经过配光透镜配光后的光强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的灯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65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