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锥体齿条变速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66141.3 | 申请日: | 2012-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9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 发明(设计)人: | 任孝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孝忠 |
| 主分类号: | F16H3/42 | 分类号: | F16H3/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胜利庄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锥体 齿条 变速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双锥体齿条变速装置”,是本发明人关于2012年07月10日提出的发明创造名为“锥体笼式齿条变速装置”;申请号为201210236056.8申请日为2012年07月10日申请专利的原理基础上改造而成。“锥体笼式齿条变速装置”采用的是齿条、变速齿条、变速交处组件,旋转变速时受变速交界处制约,不能上下移动变速,使该装置不能应用于汽车方面。这就是“锥体笼式齿条变速装置”最大缺点。
本发名所提出的“双锥体齿条变速装置”就解决了以上缺点,把原来的“单锥、齿条、变速齿条、变速交界处组合”改成“双锥、齿条组合”,去掉了原来的变速齿条和变速齿条交界处组件”在旋转变速时平稳,大大提高了旋转速度。
本发明所提供的“双锥体齿条变速装置”,其为一种由左锥体1、左锥体齿条2、左锥体上盖3、左锥体上轴孔4、左锥体上轴5、左锥体下盖6、左锥体下轴孔7、左锥体下轴8、左锥体下轴同步伞齿轮9、右锥体10、右锥体齿条11、右锥体上盖12、右锥体上轴孔13、右锥体上轴14、右锥体下盖15、右锥体下轴孔16、右锥体下轴17、右锥体下轴同步伞齿轮18、中间串动齿轮19、中间串动轴孔20、中间串动轴21、中间同步伞齿轮轴22、中间同步伞齿轮轴孔23、中间同步伞齿轮24、框架25所组成的机构。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双锥体齿条变速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双锥体齿条变速装置”的基本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双锥体齿条变速装置”的基本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双锥体齿条变速装置”的基本后视图。
图1、图3、图4也是本发明变速基本动作图。
请看图1、图2、图3、图4、所示,其主要是在框架25内,有两个锥体1和10上面各围有间距、尺寸、数目相等的齿条2和11,围绕固定在锥体1和10上,并和串动齿轮19咬合;串动齿轮19可在锥体1和10上的齿条2区间上下旋转串动时,始终有一侧的齿条与串动齿轮19咬合,在三个同步伞齿轮9、24、18转动作用下,左锥体1上的齿条和右锥体10上的齿条有规律的与串动齿轮19交替咬合形成一圈整体闭合齿条;串动齿轮19上下串动时可相应改变形成两锥体上的一圈整体的重叠齿条数目;转动串动齿轮19,在伞齿轮9、24、18同步作用下,左锥体1和右锥体10随之转动,通过下中间伞齿轮24动力输出。把串动齿轮19往上推时,两锥体上合成一圈的齿条数目在逐步增加,起到了加速作用;把串动齿轮19往上推到左锥体和右锥体3、12上盖位置时,与两锥体1和10咬合的直径最大,锥体1和10上的齿条数目变为最多,起到了最高转速。反之,把串动齿轮19从顶部往下推到左锥体和右锥体6、15下盖位置时与两锥体1和10咬合的直径最小,锥体1和10上的齿条数目变为最少,起到了最低转速。
本发明的施例之一:将该“双锥体齿条变速装置”用于汽摩托车变速机构上,可实现齿轮无级变速,变速范围广;实验证明此装置可任意改变骑行速度;变速范围大且容易操作;爬坡能力强;提速快;节省燃油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孝忠,未经任孝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61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