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汤剂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64725.7 | 申请日: | 2012-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1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 发明(设计)人: | 侯洪领;刘雪强;于蕊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洪领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P1/00;A61P21/00;A61K33/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文***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顽固性 呃逆 中药 汤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汤剂。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呃逆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反射性、阵发性痉挛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发出的一种短促的特殊声音,临床上把持续48小时以上不缓解的呃逆称为顽固性呃逆,频繁的呃逆可影响患者的讲话、饮食、睡眠等,会导致患者疲劳、缺氧、情绪紧张、焦虑、失眠等,传统经屏气、喝温开水、内关穴按压,肌肉注射氟哌啶醇、胃复安等药物,疗效不理想,且对肝肾的损害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汤剂,成本低、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好。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汤剂,其特征是原料药组成以重量份计为,白芍20~30份、代赭石10~15份、甘草3~5份、半夏3~5份、川牛膝10~15份、麦冬10~15份、丁香3~5份、枳壳4~6份,将上述8种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采用白芍、代赭石、甘草、半夏、川牛膝、麦冬、丁香、枳壳为原料药制备而成,其组成(重量份)为白芍25份、代赭石13份、甘草4份、半夏4份、川牛膝12份、麦冬14份、丁香4份、枳壳5份,取上述8味原料药总重量为270克,在室温下将8味原料药加净化水1000毫升,浸泡5-6小时,然后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100-120分钟左右,去渣得滤液180毫升,药渣再加水300毫升,煎熬30-40分钟,去渣得滤液40毫升,共得220毫升药汁,即制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汤剂,每日一服药分早晚2次口服,每次空腹服110ml。
常规去渣过滤高压灭菌后,所得滤液待用,本发明组分中,白芍能养阴、调肝气、平肝阳。代赭石:其质重坠,善降逆气,降痰饮,降上逆之胃气而止吐、止呃、止噫等。川牛膝:性善下行,活血通经、平肝潜阳。麦冬:能养阴清心,除烦安神。半夏:和胃消痞,为止呃要药,用于胃气上逆致呕吐。甘草平调升降,起到中和作用。丁香:功能温中散寒、降逆、止吐、止呃,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诸药合用,解痉利膈,和中止呃之功。
现代药理学证明:白芍所含芍药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对胃肠平滑肌呈抑制作用,有一定的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与甘草同服能缓解中枢性或末梢性肌痉挛,以及痉挛引起的疼痛如腹痛等,代赭石、丁香均有降逆止呃作用,半夏:止吐作用,枳壳能缓解乙酰胆碱或氯化钡所致小肠痉挛,麦冬:升高外周白细胞,提高免疫功能,提高机体适应性。
本发明各原料还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份)混合的实施例来实现,每服药中8味原料药总重量为270克,其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洪领,未经侯洪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47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明月草的越冬种植方法
- 下一篇:便携式两用灯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