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茶渣制作食用菌基质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63746.7 | 申请日: | 2012-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9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马淳沂;张慧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新区雨泰香茗园艺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制作 食用菌 基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茶渣制作食用菌基质配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工业化茶叶提取物生产后的茶渣来培育食用菌的基质,属于食用菌基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10年来,我国茶饮料、速溶茶和茶多酚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量快速递增,茶饮料位于饮用水和碳酸饮料之后名列各类饮料第三位。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膜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速溶茶制备,速溶茶生产技术趋向成熟,速溶茶市场逐渐增长,目前全国速溶茶年产量约 3500吨。这些茶饮料及速溶茶公司每年产生的茶渣达到16万吨。随着农业废弃物(包括茶渣等)以及日常生活的废弃纤维产品(如废纸及其他废纸产品等) 大量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合理处理这些原料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但相关的科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目前对茶渣的综合利用仍处在初步研究阶段.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茶渣成分的分析以及茶渣用作饲料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科研人员发现将茶渣开发为肥料可有效解决大量茶渣造成的污染问题。同时变废为宝,给生产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传统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延续至今已有千年的使用历史.如棉籽壳、玉米芯、杂木屑、麦麸,稻草、高粱壳等.栽培技术也日趋成熟。这些常规基质的特点主要有营养成分丰富、具有较好的碳氮比例、物理化学结构适合食用菌生长、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等。因此。利用常规基质栽培食用菌一直是我国食用菌产业最主要的生产方式,占据着非常重要的社会地位。
在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虽然常规基质的使用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其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国家对环保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新型栽培基质相继被研究出来并加以利用.它们不仅有效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扩大材料来源,促农增收;同时可变废为宝,带动相天产业发展.实现农业综合利用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茶渣等废弃物制作一种基质,能够降低食用菌的栽培成本,促进农民收入。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食用菌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该基质组成成分包括茶渣粉碎、高压灭菌、冷却、消毒后与草炭、蛭石、草木灰混配后接种、发菌管理。
该基质组成成分中,按体积计算,其组分比例为茶渣20-35%,蛭石20-30%,草炭20-30%,草木灰20-30%。
所述食用菌基质优选的理化性状指标为:总养分含量2.6%,含水量(游离水)25%,总孔隙度60%,容重0.4 g/m3,pH为5.5,EC值为1.6mS/cm,有机质(干基)含量≥27%。
具体实施方法:
实施例1:
一种食用菌专用基质,该育苗基质由茶渣等有机废弃物粉碎、高压灭菌、冷却、消毒后与草木灰、蛭石、草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该育苗基质组分中,按照体积比计算,其比例为:茶渣︰草木灰︰蛭石︰草炭=35︰20︰25︰20。
该食用菌基质N+P2O5+K2O总养分含量为2.4%,游离水含量35%,总孔隙度65%,容重0.6 g/m3,pH为5.5,EC值为1.7mS/cm,干基有机质含量≥28%。
实施例2:
一种食用菌专用基质,该食用菌基质由茶渣等有机废弃物粉碎、高压灭菌、冷却、消毒后与草木灰、蛭石、草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该育苗基质组分中,按照体积比计算,其比例为:茶渣︰草木灰︰蛭石︰草炭=30︰15︰20︰35。
该育苗基质N+P2O5+K2O总养分含量为1.3%,游离水含量25%,总孔隙度55%,容重0.15 g/m3,pH为5.5,EC值为0.6mS/cm,干基有机质含量≥25%。
实施例3:
一种食用菌专用基质,该食用菌基质由茶渣等有机废弃物粉碎、高压灭菌、冷却、消毒后与草木灰、蛭石、草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该育苗基质组分中,按照体积比计算,其比例为:茶渣︰草木灰︰蛭石︰草炭=25︰20︰3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新区雨泰香茗园艺专业合作社,未经镇江新区雨泰香茗园艺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37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