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控制的水下航行体保护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62287.0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7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健;林扬;梁保强;于闯;朱兴华;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G8/24 | 分类号: | B63G8/2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何丽英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控制 水下 航行 保护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深度控制的水下航行体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式深度检测装置(1)、电磁铁(2)、压铁(3)、供电回路(4)及检测回路(5),其中机械式深度检测装置(1)和电磁铁(2)安装在水下航行体的耐压壳体上、并与水下航行体的外部水接触,所述机械式深度检测装置(1)和电磁铁(2)串连在同一个供电回路(4)中,所述电磁铁(2)在供电回路(4)供电时将压铁(3)吸附于其表面,所述供电回路(4)通过检测回路(5)与水下航行体的主控计算机(19)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控制的水下航行体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式深度检测装置(1)包括滑杆(6)、橡胶模(7)、压环(8)、基体(9)、触头组(10)、弹簧(11)、调整杆(12)、电连接器(13)及壳体(14),其中基体(9)安装在水下航行体的耐压壳体上,所述橡胶膜(7)通过压环(8)压紧在基体(9)的一端上、并与水下航行体的外部水接触,所述基体(9)的另一端连接有壳体(14),所述调整杆(12)的一端与壳体(14)连接,另一端插入壳体(14)内、并依次套设有弹簧(11)和滑杆(6),所述滑杆(6)可沿调整杆(12)的轴向滑动,滑杆(6)的一端穿出基体(9)与橡胶膜(7)抵接,另一端与弹簧(11)抵接、并通过轴肩与基体(9)的另一端轴向定位,所述滑杆(6)的轴肩与基体(9)的另一端之间设有触头组(10),所述触头组(10)通过导线与安装在壳体(14)上的电连接器(13)连接,所述滑杆(6)在水下航行体外部水的压力大于弹簧(11)的弹力时,向压缩弹簧(11)的方向滑动,实现触头组(10)断开。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控制的水下航行体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2)包括绝套(15)、线圈(16)、铁芯(17)及外壳(18),其中线圈(16)缠绕在绝套(15)上,所述铁芯(17)插设在绝套(15)内,所述外壳(18)的一端为敞开式,所述铁芯(17)、绝套(15)及线圈(16)容置于外壳(18)内,所述外壳(18)安装在水下航行体的耐压壳体上、并敞口端与水下航行体的外部水接触。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深度控制的水下航行体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8)的敞口端处,绝套(15)分别与外壳(18)及铁芯(17)密封连接,所述外壳(18)与水下航行体的耐压壳体密封连接。
5.按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深度控制的水下航行体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2)安装在水下航行体的艏部下侧。
6.按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深度控制的水下航行体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2)为多个,多个电磁铁(2)并联、并同时吸附一个压铁(3)。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控制的水下航行体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铁(3)被电磁铁(2)吸附的一侧为平面、另一侧的形状与水下航行体的线型吻合,所述压铁(3)的一侧平面上开设有垂直于平面的导向孔。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控制的水下航行体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回路(4)独立于水下航行体的主控计算机(19),由24V直流电源(20)供电。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控制的水下航行体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回路(5)与机械式深度检测装置(1)和电磁铁(2)之间的供电回路(4)连接。
10.一种基于深度控制的水下航行体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机械式深度检测装置(1)和电磁铁(2)安装在水下航行体的耐压壳体上、并与水下航行体的外部水接触,机械式深度检测装置(1)和电磁铁(2)串连在同一个供电回路(4)中,电磁铁(2)在供电回路(4)供电时将压铁(3)吸附于其表面,供电回路(4)通过检测回路(5)与水下航行体的主控计算机(19)连接;在水下航行体外部水的压力达到触发水压时,机械式深度检测装置(1)的常闭触点断开,电磁铁(2)的供电回路(4)断开,电磁铁(2)吸附的压铁(3)脱离水下航行体,水下航行体产生正浮力和抬艏力矩,自动上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228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终端分指指套
- 下一篇:跨越线路放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