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漏液堵塞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62128.0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3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石虎;宋志良;高冬仙;陈君;李宏华;李功赋;吴成明;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0 | 分类号: | B60R13/00;B60J1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堵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车身结构,尤其是与漏液孔有关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设计中,在汽车车门、后背门或者行李箱盖等上均设有漏液孔,漏液孔对电泳漏液以及雨水的排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漏液孔的存在将会产生漏风的问题,从而降低了车辆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即NVH性能)。为了保证漏液孔排放液体的作用,必须保证漏液孔在有液体时孔道畅通,而要消除或者减轻漏风而导致的车辆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性能低的问题,则需要在有风存在时保证孔道对风不畅通。目前在漏液孔的使用过程中,要么是漏液孔一直处于畅通的状态,要么是处于被堵塞状态,没有能够兼顾漏液孔对液体畅通而对风不畅通的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漏液孔引起的车辆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性能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漏液堵塞,将其安装在漏液孔上,既能起到排放液体的作用,又能改善漏液孔引起的车辆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性能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漏液堵塞,包括固定结构、悬挂结构以及堵塞垫。其中,固定结构安装于漏液孔的载体上,将所述漏液堵塞整体安装在漏液孔载体上;悬挂结构与固定结构相连,位于漏液孔的上端,堵塞垫安装在悬挂结构上,在重力的作用下紧贴着漏液孔呈竖直的方向放置;堵塞垫的两侧宽度覆盖其所在高度的漏液孔宽度,下端长度至少延伸到漏液孔的高度范围内堵塞垫所能到达的最下端位置。
该漏液堵塞还包括堵塞挡板,堵塞挡板伸向漏液孔内部。
该堵塞挡板还包括位于漏液孔外的部分,堵塞挡板伸向漏液孔内的部分和位于漏液孔外的部分的相交线处于漏液孔与外部空间交界处;堵塞挡板伸向漏液孔内的部分将漏液孔分隔成上、下两个独立的空间。
该堵塞挡板伸向漏液孔内的部分沿着从内到外的方向向下倾斜放置,堵塞挡板位于漏液孔外的部分紧贴着漏液孔和漏液孔下方结构外壁延伸,所述堵塞挡板的下端至少到达漏液孔的最下端,所述堵塞挡板位于漏液孔外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其高度上漏液孔的宽度。
所述堵塞垫为橡胶垫。
当所述漏液堵塞包括堵塞挡板时,所述堵塞垫的下部边缘与堵塞挡板无缝相接。
堵塞还包括卡紧结构,所述卡紧结构具有弹性,与所述堵塞挡板和所述悬挂结构相连,并将所述堵塞卡紧在漏液孔中。
固定结构、堵塞挡板、悬挂结构和卡紧结构为一体式的注塑成型塑料体。
固定结构为一个堵塞贴合面,所述堵塞贴合面与漏液孔载体的贴合将整个堵塞安装在漏液孔载体上。
悬挂结构为水平位置处于漏液孔上部横跨漏液孔外侧的导杆,其上有至少两个挂钩,橡胶垫安装在挂钩上。
本发明针对该漏液孔导致的噪声与振动问题开发的漏液堵塞,满足电泳漏液以及雨水的排放的同时,很好的起到降声降噪的作用,提高了整车的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性能;该结构通过塑料件较强弹性变形卡紧于车门漏液孔处,再利用橡胶垫对孔密封,很好地控制了漏声问题;此外,该结构成本低廉,装配拆卸操作方便,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汽车车门漏液堵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车门漏液堵塞的一侧视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从车门内板内侧由内往外该漏液堵塞的安装状态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从车门内板内侧由外往内该漏液堵塞的安装状态图。
图中:
1、固定结构2、堵塞挡板(位于漏液孔内部的部分)3、悬挂结构4、堵塞垫5、卡紧结构6、挂钩21、堵塞挡板位于漏液孔外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
该汽车车门漏液堵塞的总体设计原则是根据漏液孔和车门内板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该优选的实施例中根据方形的汽车车门漏液孔进行本发明漏液堵塞的设计。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汽车车门漏液堵塞的结构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漏液堵塞包括固定结构1、堵塞挡板2、悬挂结构3、堵塞垫4和卡紧结构5。
固定结构1为堵塞贴合面,这里根据车门内板结构将堵塞贴合面设计为两个曲面,通过贴合面与车门内板的贴合来将整个漏液堵塞装置固定在车门内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21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挤泥设备和具有其的污泥处理系统
- 下一篇:钛及钛合金制品包覆成型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