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单粒子瞬态的锁相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61650.7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3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韩本光;郭仲杰;汪西虎;吴龙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L7/085 | 分类号: | H03L7/085;H03L7/1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汪人和 |
地址: | 71000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粒子 瞬态 锁相环 | ||
1.一种抗单粒子瞬态的锁相环,其特征在于,包括鉴频鉴相器(10)、电荷泵(20)、滤波器(40),压控振荡器(50)和分频器(60),在电荷泵(20)与滤波器(40)之间设有单粒子抑制电路(30);
单粒子抑制电路(30)包括电荷泄放支路、衰减电阻和电荷补偿支路,衰减电阻一端接电荷泵(20)的输出端(140),另一端接压控振荡器(50)的输入端(150);
当电荷泵(20)的输出端(140)电压降低,需要充电时,滤波器(40)经单粒子抑制电路(30)对电荷泵(20)的输出端(140)充电;
当电荷泵(20)的输出端(140)电压升高,需要放电时,电荷泵(20)的输出端(140)经单粒子抑制电路(30)对滤波器(40)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单粒子瞬态的锁相环,其特征在于,输入参考信号(100)和反馈信号(110)为鉴频鉴相器(10)的输入信号,鉴频鉴相器(10)的第一输出信号(120)和第二为输出信号(130),分别控制电荷泵(20)的上拉开关(22)和下拉开关(23);压控振荡器(50)的输出端(160)接分频器(60)的输入端,分频器(60)的输出端产生反馈信号(110),接频鉴相器(10)的输入端后与输入参考信号(100)进行相位比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单粒子瞬态的锁相环,其特征在于,电荷泵(20)的上拉开关为PMOS(22),其漏极为电荷泵(20)的输出端(140),其栅极由鉴频鉴相器(10)的第一输出信号(120)控制,其源极接电流源(21)的一端,电流源(21)的另一端接电源;下拉开关为NMOS(23),其漏极为电荷泵(20)的输出端(140),其栅极由鉴频鉴相器(10)的第二为输出信号(130)控制,其源极接电流沉(24)的一端,电流沉(24)的另一端接地;
滤波器(40)包括电阻(41),第一电容(42)和第二电容(43),第一电容(42)和第二电容(43)的上极板连接压控振荡器(50)的输入端(150),其下极板均接地,电阻(41)设在第一电容(42)的上极板与压控振荡器(50)的输入端(150)之间;第一电容(42)的电容值大于第二电容(43)的电容值,第二电容(43)的电容值远大于电荷泵(20)输出结端(140)的寄生电容。
4.如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的抗单粒子瞬态的锁相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粒子抑制电路(30)包括电荷泄放PMOS(31)、衰减电阻(32)和电荷补偿NMOS(33);电荷泄放PMOS(31)的漏极接地,栅极接压控振荡器(50)的输入端(150),源极接电荷泵(20)的输出端(140);电荷补偿NMOS(33)的漏极接电源,栅极接压控振荡器(50)的输入端(150),源极接电荷泵(20)的输出端(14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单粒子瞬态的锁相环,其特征在于,流经电流源(21)的充电电流与衰减电阻(32)之积小于电荷泄放PMOS(31)的阈值电压,流经电流沉(24)的放电电流与衰减电阻(32)之积小于电荷补偿NMOS(33)的阈值电压;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电荷泄放PMOS(31)和电荷补偿NMOS(33)均处于截止状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单粒子瞬态的锁相环,其特征在于,压控振荡器(50)输入电压范围为:
电流沉(24)的过驱动电压+流经电流沉(24)的放电电流×衰减电阻(32)<压控振荡器(50)输入电压<电荷泵电源电压-电流源(21)的过驱动电压-流经电流源(21)的充电电流×衰减电阻(32)。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单粒子瞬态的锁相环,其特征在于,当单粒子射入下拉开关的漏端,导致电荷泵(20)的输出端(140)电压下降后,电压降低的幅度小于电荷补偿NMOS(33)的阈值电压时,第二电容(43)通过衰减电阻(32)向电荷泵(20)的输出端(140)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165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时钟产生器与移动通讯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治疗哮喘的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