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醇系溶液及烧结磁铁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61627.8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3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信雄;佐通祐一;小室又洋;神田乔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1/01 | 分类号: | H01F1/01;H01F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液 烧结 磁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醇系溶液及烧结磁铁。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2公开有一种对含有稀土类的硬磁性粒子(NdFeB、SmCo等)和FeCo合金等软磁性粒子的复合磁性材料进行烧结而得到的磁铁。专利文献1公开有:在稀土类铁硼系烧结磁铁中,在晶粒边界上形成有由稀土类氧氟构成的相。专利文献2记载有:氟化物存在于NdFeB系磁粉和Fe粉之间的复合材料。
体心立方晶格(BCC)结构的FeCo系合金在稳定且可块体化的材料中成为显示最高饱和磁通密度的软磁性材料。饱和磁通密度以Fe70Co30计为2.4T,超过作为硬磁性材料的Nd2Fe14B的值(1.61T)。提出了将这样的显示高饱和磁通密度的FeCo合金和Nd2Fe14B进行磁耦合的复合材料,以高能积为目的开发有纳米复合磁铁及热成形磁铁。但是,纳米复合磁铁用熔态旋凝法(骤冷凝固法)来制造,骤冷磁粉因加热而容易产生晶粒的生长及扩散反应,无法应用于烧结工序。因此,在烧结温度下磁特性劣化且难以应用于磁粉占有率为95%以上且具有各向异性那样的烧结磁铁。
上述现有的发明通过在稀土类铁系晶粒和铁钴合金晶粒间形成含氟晶粒边界相且使稀土类元素偏在化的稀土类铁系晶粒和铁钴合金晶粒表现出磁耦合来实现高能积。进而,该复合材料系的特征在于,不使用熔态旋凝法,将比较大的μm级的硬磁性粒子和nm级的软磁性粒子混合而得到的粒子用作复合磁性材料。该复合磁性材料可以进行烧结,可以制造提高了磁粉占有率且具有各向异性的烧结磁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579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601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改善了作为软磁性材料的FeCo系粒子的醇系溶液及使用其制造的烧结磁铁,所述醇系溶液用于提高未使用重稀土类元素的磁性材料的特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混合了FeCo系粒子和氟化物溶液的浆料在醇溶液中含有FeCo系粒子1~50wt%、稀土类氟化物粒子0.001~10wt%,FeCo系粒子的粒径为20~200nm,稀土类氟化物粒子的粒径为1~50nm。将本浆料与Nd2Fe14B系粉末进行混合,在磁场中成形后进行烧结来制造烧结磁铁。
本发明的其它的目的、特征及优点由与附图相关的以下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载来明确。
发明效果
使用本发明的醇系溶液制作的烧结磁铁能减少稀土类元素的使用量,能实现磁铁的能积及居里点上升。另外,通过本发明而合成的FeCo系粒子也可以应用于在GHz以上的高频率带中的频率特性良好,且电磁波吸收率高的磁损耗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得到的FeCo系粒子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是实施例1中得到的FeCo系粒子的磁滞曲线;
图3是实施例2中得到的FeCo系粒子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4是实施例2中得到的FeCo系粒子的磁滞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具有以下的特征。(1)作为烧结磁铁的主要成分的FeCo系粒子具有FexCo1-x(0.25<x<0.55)的组成,(2)作为烧结磁铁的主要成分的FeCo系粒子具有bcc结构。(3)除上述主要成分以外具有铁素体成分,作为烧结磁铁的主要成分的FeCo系粒子占整体的90~99%以上。(4)在FeCo系粒子表面被覆稀土类氟化物(被覆率为50%以上)。(5)居里点为900℃以上。(6)短径为10~300nm。(7)长宽比(D/d):5~50。(8)变动系数(标准偏差/平均粒径×100)<15%。(8)在通过湿式法制作的含有FeCo合金粒子的浆料中混合氟化物溶液,通过在磁场中取向后进行烧结来制造烧结磁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16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