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筒式布置电极电动力修复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61490.6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1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何理;杨琦;张一梅;卢宏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筒 布置 电极 动力 修复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圆筒式布置电极电动力修复装置,包括电极液储存箱、加液泵、电极室和电极、吸附层;其特征在于,电极液储存箱通过管道与加液泵相连;加液泵通过管道与电极室相连;电极位于所述的电极室内,并通过导线和外接直流电源相连,每个电极室内有一个电极;所述的电极室和电极至少为两个,在每两个相邻的电极室之间布置有吸附层;所述的电极和电极室为圆环状或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极液储存箱和加液泵相连的管道上安装有电极液阀门;在加液泵上安装有电极液流量计和加液泵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的电极和电极室均有一个共同的圆心,吸附层靠近内侧的电极室的距离为两个相邻的电极室之间距离的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除最外层和最内层的电极和电极室构成整个圆环外,其余的电极和电极室均为位于同一圆上的多段分割的圆弧状,且位于任意两个相邻圆环上的圆弧状电极和电极室依次错开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层中使用的吸附材料为活性炭、沸石、硅藻土、活性氧化铝、吸附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6.一种使用圆筒式布置电极电动力修复装置对污染场地进行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对待处理的污染场地进行场地调查,获取污染场地的面积、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物种类、物理化学性质数据,从而确定污染情况;
(2)对待处理的污染场地进行增湿作业,使待处理的污染场地土壤的含水率控制的20%~50%之间;
(3)在待处理的污染场地安装电极室和电极,根据经过步骤(1)确定的待处理的污染场地的污染情况,在待处理的污染场地地面下布置至少两个电极室和电极,在每两个相邻的电极室之间布置吸附层;
(4)将步骤(3)安装好的每个电极通过导线和外接直流电源相连;将每个电极室通过管道和加液泵相连;
(5)将配制好的电极液注入电极液储存箱,依次打开电极液阀门、加液泵阀门和加液泵;待各个电极室均充满电极液后,打开直流电源开关给所有的电极通电;
(6)保持最外层的电极一直处于正电极状态;其他各层电极的极性当距离其最近的吸附层附近的pH达到10~12时变换该电极的极性;如此反复变换电极,直至待处理的污染场地里的重金属离子都被吸附到吸附层上的吸附材料上,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的电极和电极室均有一个共同的圆心;所述的吸附层靠近内侧的电极室,且二者之间的距离为两个相邻的电极室之间距离的1/4。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除最外层和最内层的电极和电极室构成整个圆环外,其余的电极和电极室均为位于同一圆上的多段分割的圆弧状,且位于任意两个相邻圆环上的圆弧状电极室依次错开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液为0.08~0.1mol/L的NaAc或KAc溶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处理的污染场地的电场强度为0.25~3V/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149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