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数字化三防面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61364.0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4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海春旭;廖鼐;梁欣;刘瑞;张晓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B18/02 | 分类号: | A62B18/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邱志贤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数字化 面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毒器具领域,是带有通讯功能的防毒器具,特别是一种多功能数字化三防面具,即:MTK3型多功能数字化三防面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毒面具通常采用吸入式的呼吸方式,在恶劣的环境下使用十分困难,而且通讯功能十分简陋,工作人员在抢险等施工过程中互相之间以及和控制总部不能得到很好地沟通。
第四军医大学毒理教研室充分调研国内外防化器械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军事科研最高防毒研究成果、军事通讯控制技术及国内生产技术现状,提出了MTK3系统产品的设计构想及功能需求。该项目要求研制出三防及通讯处于领先水平的一款新型防化装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多功能数字化三防面具,将传统吸入式结构改为正压送风式结构,同时大视窗的设计保证了良好的视野,并且具有多种良好的通讯模式。
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数字化三防面具,它至少包括面罩分系统和通讯与过滤装置分系统,面罩分系统是有透明窗的头套,通讯与过滤装置分系统配有腰带,其特征是:面罩分系统的头套正面有透明窗,左右两侧分别有一个耳机,下方有麦克风,耳机与麦克风隐埋在头套内侧,头套顶部有一个进风口,下端有出气口,出气口设置有单向阀;通讯与过滤装置分系统是由通讯控制模块和过滤模块构成,它们固定安装在外壳内且悬挂在腰带上,并由蓄电池供电;通讯控制模块由电路主板与两块天线电路板和LCD液晶屏导通,天线接口为SMA同轴射频连接器,天线外露,LED指示灯和按键与电路主板焊接导通,电路主板还通过电缆与两个耳机和麦克风导通;过滤模块是带有风机的过滤筒,过滤筒通过通气软管与进风口导通,风向朝向头套内。
所述的透明窗的透光率≥89%,且透明窗的视野范围要求如下:半面罩双目视野≥65%;半面罩下方视野≥35%;全面罩大眼窗总视野≥70%;全面罩大眼窗双目视野≥55%;全面罩大眼窗下方视野≥35%;全面罩双眼窗总视野≥65%;全面罩双眼窗双目视野≥24%;全面罩双眼窗下方视野≥35%。
所述的头套的强度在标准测试下,全面罩头套承受150N拉力10秒不发生破断,半面头套承受50N拉力10秒不发生破断;头套具有阻燃性,即按照GB2626-2006中6.15.3的规定进行,续燃时间不超过5秒。
所述的LCD液晶屏、LED指示灯和按键固定安装在另一个外壳且悬挂在腰带上,并与电路主板导通。
所述的头套具有高、低温适应性,即按照如下三个步骤处理后无明显形变,且连接部分保持通畅:
步骤1,在(50±3)℃,相对湿度小于20%的高温试验箱中放置(72±3)小时;
步骤2,在(50±3)℃,相对湿度(95~100)%的湿热试验箱中放(72±3)小时;
步骤3,在(-30±3)℃,低温试验箱中放置(24±1)小时;
每个步骤之间,头套温度恢复室温4小时以上。
所述的过滤筒内部有固体过滤物,过滤筒外表面有若干通风孔,且固体过滤物不得从通风孔外露,过滤筒后方有风机。
所述的风机为离心式风机,工作方式为抽风,即空气经过过滤筒再由风机送入头套的进风口,送风量≥500ML/秒,风机噪声小于40dB。
所述的蓄电池在所有功能载荷情况下,工作时长大于8小时。
所述的通气软管具有良好的伸缩弹性,即在弯曲成180度时仍保证气流通畅,且按标准测试内压力值在15秒内不变化。
所述的通讯控制模块具有对外喊话、人员通话和上级通话三种方式,人员之间通话最大距离为50米,与指挥中心通话最大距离为800米。
本发明的特点是:1、具有佩戴方便、材料结实耐用等优点,满足军标三防要求;
2、具有良好的视野、舒适的正压送风设计以及可靠的防毒过滤手段,方便工作人员在操作用的使用;
3、具有良好的通讯信号和多种通讯模式,使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有了有效的保证。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MTK3型多功能数字化三防面具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是MTK3型多功能数字化三防面具的面罩分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MTK3型多功能数字化三防面具的透明窗水平视野区域的示意图;
图4是MTK3型多功能数字化三防面具的透明窗垂直视野区域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13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灭火系统瓶组的灭火剂气体压力网络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快速下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