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卷线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60023.1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0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勋;裴新平;林仕美;徐生林;秦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库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H01F41/12;B65H35/07;B65H37/00;F16H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47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卷线机 | ||
1.自动卷线机,其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卷绕线板的转台装置、用于将胶带固定在线板上的夹紧装置、用于对线板提供胶带并输送给夹紧装置的胶带装置以及用于剪切胶带的剪切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卷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转台座和安装在转台座上的转台和带动转台运行的动力机构,在所述的转台上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在转台上的缠绕线板伸卷机构,所述伸卷机构包括伸出轴和用于固定伸出轴的轴承座,所述伸出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卷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安装在转台座上的驱动电机以及设置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同步带轮和带动转台运行的第二同步转轮,所述第一同步带轮通过皮带相连接第二同步转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均设置在转台座与底座之间,在所述转台与转台座之间设置有转台支撑座;所述转台安装在位于转台座上的转台支撑座上,并与第二同步带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卷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装置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升降气缸、缠绕有胶带的胶带轮、用于设置胶带输送位置的推动气缸以及对胶带起到限位的胶带夹,所述胶带夹设置在推动气缸的推动杆上,所述升降气缸的推杆与推动气缸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卷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夹通过一胶带夹支架安装在推动气缸的推动杆端部上,所述胶带夹支架还设有用于实现自动涨紧阻止胶带相对运动的涨紧机构;所述涨紧机构包括活动安装在胶带夹支架上的凸轮和用于确保胶带与凸轮紧密接触的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胶带夹支架上,其另一端与凸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卷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装置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气缸固定架、安装在气缸固定架上的驱动气缸、剪刀架、剪刀上颚 、剪刀下颚和动力气缸 ,所述剪刀架固定在驱动气缸的推动杆上;所述剪刀下颚的一端与剪刀上颚相固定,其另一端与动力气缸的推动杆端部活动连接;所述剪刀下颚上和动力气缸均通过转动轴安装在剪刀架上,所述剪刀下颚呈弯折形连杆。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卷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夹紧支架和同轴安装在夹紧支架上的上夹紧机构和下夹紧机构,所述伸卷机构位于上夹紧机构和下夹紧机构之间,所述伸卷机构与上夹紧机构和与下夹紧机构相配合完成线板卷成圆柱形线圈并缠绕胶带的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卷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紧机构包括夹紧轮架、第一弯角曲臂、第一气缸、设置在夹紧轮架上的下夹紧轮以及驱动下夹紧轮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气缸一端通过第一铰接架安装在底座上,其另一端与第一弯角曲臂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弯角曲臂的另一端与夹紧轮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弯角曲臂的弯角位置通过销轴安装在夹紧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卷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下夹紧轮驱动电机、设置在下夹紧轮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和带动下压紧轮运行的下齿轮轴,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下齿轮轴相啮合,在所述夹紧轮架上还设置有夹紧轮轴,所述夹紧轮轴上安装有从动夹紧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卷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紧机构包括第二弯角曲臂、设置在第二弯角曲臂一端的夹紧轮架、安装在夹紧轮架上的上夹紧轮驱动电机、上齿轮轴和与上齿轮轴相啮合的第二主动齿轮以及驱动第二弯角曲臂的第二气缸;在所述上齿轮轴上安装有上夹紧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设置在夹紧轮驱动电机输出端上;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通过第二铰链座安装在底座上,其另一端与第二弯角曲臂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弯角曲臂的弯角位置通过上述销轴安装在夹紧支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库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库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002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