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潜流耦合式户置污水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9705.0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2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龙;丁士明;钱子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流 耦合 式户置 污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表潜流耦合式户置污水处理系统,适合对水环境保护较高的水源地保护区的难以连接城镇污水管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背景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水环境质量主要因素之一。我国90%以上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渗入地下或排入邻近的河流,造成大面积水体污染。将人工湿地用于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目前在国内外应用广泛。相关的实践运行表明高效低耗的人工湿地技术适宜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而厌氧塘和曝气塘等技术与人工湿地的联动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然而目前已有相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依然存在占地面积大、系统运行稳定性有待提高等问题,不适宜分散性的农户生活污水处理。在对污染排放控制要求较高的水源地陆域保护区,开发运行费用和能耗低、处理效果好的针对分散型农户污水处理技术尤为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潜流耦合式户置污水处理系统,解决目前已有相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依然存在占地面积大、系统运行稳定性有待提高等缺点,不适宜分散性的农户生活污水处理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一种表潜流耦合式户置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沉淀池、净化池以及连接管道,其中,沉淀池内设有沉降桶,沉降桶上部装有防溢网,沉降桶在防溢网下部与污水进水管连接,在防溢网上部与污水出水管相连接;净化池内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碎石层、陶粒层、高炉渣层、活化沸石层和土壤层,土壤层上种植耐污植物,土壤层与污水出水管相通,碎石层连接净化水出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碎石层、陶粒层、高炉渣层、活化沸石层和土壤层的厚度分别为10cm、20cm、20cm、20cm和30cm。
所述的土壤层的表层泥土布置成回隔土垄。
所述的土垄两侧铺设装满锯末的草袋。
所述的耐污植物选自水芹、菖蒲、茭白、紫竹、芦苇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污水进水管、污水出水管和净化水出水管上均设有阀门。
二、一种利用上述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待处理污水经过污水进水管进入沉降桶,沉淀漫流后通过污水出水管进入净化池;
(2)然后依次经过耐污植物、土壤层、活化沸石层、高炉渣层、陶粒层和碎石层的吸附渗流作用,从净化水出水管排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占地面积小,通过对污水处理工艺的表潜流耦合式设计,与各传统工艺相比,其占地面积大大减少;
2、成本低,由于占地面积减少,其工程成本也较低,同时耦合式户置污水处理装置内填充的沸石、高炉渣、碎石和陶粒的成本也较低,一般无运行成本;
3、处理效果好,通过对该系统进行了半年的检测发现,总氮、总磷分别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
4、运行维护方便,一般情况下本系统只须对耦合式户置污水处理装置的植物进行定期收割,运行维护方便;
5、系统运行稳定,该系统在连续运行半年以后,出水污染物浓度非常稳定,TN和总磷平均去除率俊达到75%,分别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3、图4和图5是本发明的氮、磷营养盐的总体处理效果图。
图中,1沉淀池,2净化池,3沉降桶,4防溢网,5污水进水管,6污水出水管,7碎石层,8陶粒层,9高炉渣层,10活化沸石层,11土壤层,12耐污植物,13净化水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试验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97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