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混凝土试件梁刚度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9679.1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4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生;王洪新;姚青;石雪飞;阮欣;赵国强;陈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6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混凝土 试件梁 刚度 试验装置 及其 试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试件梁刚度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桥梁挠度测量大都采用百分表或位移计直接测量,目前在我国桥梁维护、旧桥安全评估或新桥验收中仍广泛应用。该方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可以进行多点检测,直接得到各测点的挠度数值,测量结果稳定可靠。但是直接测量方法存在很多不足,该方法需要在各个测点拉钢丝或者搭设架子,所以桥下有水时无法进行直接测量;对于跨线桥,由于受铁路或公路行车限界的影响,该方法也无法使用;跨越峡谷等的高桥也无法采用直接方法进行测量;另外采用直接方法进行挠度测量,无论布设还是撤消仪表,都比较繁杂耗时较长。
在新建桥梁时,对梁体施加预压力及在施工荷载作用下跨中挠度会不断变化,为了更好地对桥梁进行施工线型的控制,有必要对桥梁结构的名义刚度EI进行试验研究。为了方便试验操作,节约成本,将实桥截面等效为构造较为简单的混凝土试件梁进行试验。常用的试件梁一般采用在试验室内的反力架加载,这种方法要求把试件梁运输至试验室,操作起来非常不方便。而且,试验室的条件会对试件梁尺寸会有所限制。
为分析实际混凝土桥梁的刚度特性,可以按一定比例把实际桥梁缩小制作试件梁,对试件梁进行荷载试验,测试桥梁的挠度与荷载的关系。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一种可在试件梁上施加预应力进行加载、可在施工现场操作、避免试验室加载的限制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试件梁刚度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该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通过纵向、竖向张拉预应力钢筋,同时通过在试件梁的底部布设位移传感器,以观测在荷载及预应力作用下试件梁的挠度变化,并根据此推断出桥梁结构的名义刚度EI。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用于混凝土试件梁刚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件梁的上表面两端垂直固定设置有钢牛腿,在所述试件梁和钢牛腿上分别贯穿设置纵向预应力钢筋,在所述试件梁的底部沿纵向均匀间隔安装有位移传感器,同时在所述试件梁的底部及侧面沿纵向均匀间隔贴有应变片。
在所述试件梁和钢牛腿上分别设置纵向预应力钢筋,其中在所述试件梁底板上至少设置有两根纵向预应力钢筋用于模拟实际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并在所述设置于试件梁两端的钢牛腿顶端至少对称设置有两根纵向预应力钢筋用于对试件梁施加荷载。
在所述试件梁上设置竖向预应力筋用于将钢牛腿固定在试件梁。
所述纵向预应力钢筋两端分别通过螺母和垫板拧紧固定连接。
一种混凝土试件梁刚度试验方法,涉及上述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混凝土试件梁刚度试验装置放置于现场的平整混凝土垫层的支座上;其后设置竖向预应力筋固定钢牛腿;张拉试件梁的纵向预应力钢筋,再通过千斤顶进行钢牛腿上纵向预应力的张拉;在进行张拉的同时,通过各位移传感器采集混凝土试件梁的变形数据,通过应变片采集混凝土试件梁的应力数据。
本发明的优点是,可避免把试件梁运送至试验室,采用在外置钢牛腿上施加预应力方法对试件梁加载,试验操作更加简便,可高精度测量出试件梁刚度,来推断出桥梁的名义刚度EI,更能够反映施工现场情况,从而更好地对桥梁进行施工线性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混凝土试件梁刚度试验装置立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混凝土试件梁刚度试验装置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试件梁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钢牛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钢牛腿A—A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预应力钢筋及波纹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6,图中标记1-14分别为:钢牛腿1、纵向预应力钢筋2、试件梁3、竖向预应力钢筋4、位移传感器5、纵向预应力钢筋6、试验加载台7、钢筋通孔8、三角形钢板9、钢筋通孔10、螺母11、垫板12、螺旋筋13、波纹管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96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