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辐照接枝制备改性C5石油树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9355.8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3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婷;南军;于海斌;耿姗;张景成;曲晓龙;史玉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08F289/00 | 分类号: | C08F289/00;C08F2/54;C09D15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辐照 接枝 制备 改性 c5 石油 树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高分子领域,为一种辐照接枝制备改性C5石油树脂的方法;涉及石油树脂接枝马来酸酐的改性制备方法及其在路标漆产品中的应用用途。
背景技术
C5石油树脂在常温下是呈固状的热塑性低分子量聚合物,平均分子量一般在1000~2000 之间。由于石油树脂属非结晶形物质,故没有一定的熔点,通常采用环球法测定其软化点。软化点是决定石油树脂用途的重要性能指标,目前国内生产的石油树脂软化点可分为80~110℃及110~160℃两大系列。石油树脂的物理性质,如:色相、相容性、软化点、熔融粘度、酸值、碘值等是鉴别石油树脂性能的主要指标,也是决定石油树脂应用领域的重要因素。用于路标漆行业的C5 石油树脂的除了以上基本要求外,还要求树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填料分散均匀,不沉降、高耐磨、热稳定性好、干燥速度快等,要得到性能优良的路标漆专用树脂,一般需要对C5石油树脂进行改性处理。近年来,我国在加强开发油溶性C5石油树脂的同时,也开展了C5石油树脂的改性方法探索。C5石油树脂的改性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化学改性,即在原来为油溶性的C5石油树脂分子中引入极性基团,使之成为有一定极性、甚至水溶性聚合物。二是加氢改性,使C5石油树脂分子中的不饱和键得到饱和,从而改善其色泽。其中化学改性中的接枝改性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实际应用较多的接枝改性石油树脂产品是通过溶液接枝法制得的。溶剂通常选用甲苯或二甲苯等有机物质。该方法反应温度较低(100℃~140℃),副反应少,产物纯度高,接枝率相对较高。但此法所用的溶剂需要蒸馏分离,产物也必须从溶剂中分离并进行干燥。但大量溶剂的使用,使后处理时需用合适的絮凝剂将接枝产物沉淀出来,过程麻烦且溶剂往往有毒,故操作费用高,环境污染严重。
电子加速器辐射技术主要是利用辐射引发聚合物电离与激发, 从而产生一些次级反应,进一步引起化学反应。利用加速器进行辐照的优点与特点是: 1)辐照加工时间短;2) 吸收剂量均匀。采用动态的传送装置,产品吸收剂量的不均匀度<5%。一次性大批量加工也可以小批量加工,加工方式灵活而且加工速度快; 3) 无任何毒性和残留,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不影响产品原有成分和品质; 4) 可事先对产品密封包装,在辐 照时不拆产品包装箱。能快速、安全通过。无二次污染; 5) 无环境污染。关机后无射线。安全可靠。
多数石油树脂产品,在获得较高软化点的同时色度会随着加深,色度较深的树脂在某些领域无法使用,为获得低色度的石油树脂产品需要进行加氢改质工艺过程,但加氢过程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石油树脂的软化点,两者存在一定相互矛盾。
CN101891863A一种苯乙烯改性碳五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乙烯改性碳五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间戊二烯富集的C5馏分原料A和粗苯乙烯的原料B按质量比1∶0.06~2.5均匀混合;在带有搅拌器的反应釜内,预先投入溶剂和催化剂,然后将准备好的原料以不同方式进行投料反应得到聚合液,然后经碱洗、水洗至中性,于精馏塔进行溶剂脱除,再于汽提塔内抽提除去低聚物和溶剂,再经造粒即得苯乙烯改性的碳五石油树脂。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较一般间戊二烯树脂生产工艺成本低,制备得到的改性石油树脂具有色相浅、软化点可控等优点,改进了与EVA、SIS、橡胶等的相容性能,具有非产可观的经济效益。
CN102153710A 一种改性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来酸酐接枝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属于有机高分子领域,用于解决木塑复合材料中相容性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将石油树脂、马来酸酐升温溶解,在100~200℃之间滴加引发剂,滴加时间为0.5~1h,滴加完成后反应0.5~4h,然后在真空状态下抽提出剩余的马来酸酐,得到改性石油树脂产物。此产物用于木塑复合材料中,能显著提高木粉在塑料基体中的分散,从而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性能优异的木塑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93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油器杂质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传感器属性的自动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