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8721.8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1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宁;王立彬;蔡炯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33/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氮化 发光二极管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氮化镓基材料是最常用的制备LED芯片的方法,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制备的各种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冷光源、显色指数高、响应速度快、体积小和工作寿命长等突出优点。
氮化镓主要在蓝宝石衬底、SiC衬底、Si衬底上外延生长,其中以蓝宝石衬底为主流,外延层包括N-GaN,MQW,P-GaN。现有技术中,LED芯片技术主要包含台面刻蚀、透明导电膜的制作、金属电极制作、钝化膜的制作等。透明导电膜一般采用ITO、ZnO材料,折射率在2.0左右;钝化膜一般采用SiO2材料,折射率在1.47左右,部分LED芯片没有钝化膜。LED在使用中一般要封装在硅胶或环氧树脂中,其折射率在1.50左右。因此,透明导电膜无论与钝化膜或者封装材料,其折射率的差异在0.5左右,很大的影响LED出光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它通过在透明导电薄膜上增加一层介质膜,有效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出光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在衬底上沉积外延氮化镓层;
在外延氮化镓层表面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蒸镀透明导电膜;
在器件表面刻蚀分出N型氮化镓区域和切割道区域;
用剥离与蒸镀工艺分别在N型氮化镓区域和切割道区域表面各制作一个金属电极;
用剥离与溅射工艺在N型氮化镓区域和切割道区域表面制作一层介质膜;
用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与ICP设备刻蚀的方法在器件表面覆盖钝化膜。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介质膜为图形化或者粗化形态,介质膜的折射率在1.50~2.0之间,介质膜的图形为圆形、方形或者三角形。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法,在透明导电膜上表面制作一层图形化或者粗化的介质膜,使介质膜与透明导电膜的折射率相接近,从而有效提高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至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介质膜6采用刻蚀方法制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至图6,以介质膜6材料采用Al2O3为例,其折射率在1.70左右,透明导电膜3采用ITO,本发明制备方法的步骤为:
在蓝宝石衬底1上沉积外延氮化镓层2,其中外延氮化镓层2包含N-GaN层、有源层和P-GaN层等。
在外延氮化镓层2表面采用电子束蒸发设备蒸镀透明导电膜3。
在器件表面涂光刻胶、曝光、显影,用ITO刻蚀液刻蚀出N型氮化镓区域和切割道区域4,然后采用ICP设备刻蚀出切割道区域4,去除光刻胶,并在适当高温的N2中退火。
按照设计的电极图形,在器件表面涂胶、曝光、显影,然后蒸镀透明导电膜3,并采用剥离工艺,分别在N型氮化镓区域和切割道区域4表面各制作一个金属电极5。
按照设计的图形,涂胶、曝光、显影,然后溅射一层Al2O3材料的薄膜,采用剥离工艺,形成图形化的介质膜6。
用气相沉积法蒸镀SiO2钝化膜7,涂胶、曝光、显影,用BOE刻蚀液腐蚀钝化膜7,露出金属电极5,然后在N2气氛中高温退火10分钟。
以上实施例中图形化的介质膜6可以是圆形、方形或者其他图案,尺寸大小视工艺条件决定。
本发明应用时,芯片内无钝化膜7,在透明导电膜3外制作介质膜6;芯片内有钝化膜7,在透明导电膜3与钝化膜7之间制作介质膜6。
以上为本发明列举的一种实施方案,其中图形化的介质膜6也可以采用刻蚀的方法,形成如图7中介质膜6的形貌。
实验证明,本发明能够使发光二极管光提取效率提高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同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87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