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管桩及其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8604.1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3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周继忠;罗才松;蔡雪峰;蔡建平;陈小成;陈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15/04;E02D5/7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桩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管桩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桩基是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简称承台)组成的一种深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而较均匀的特点,几乎可以应用于各种工程地质条件和各种类型的工程,尤其是适用于建筑在软弱地基上的重型建(构)筑物。因此,在沿海以及软土地区,桩基应用比较广泛。桩基类型较多,如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管桩、各种灌注桩等,管桩因其强度高、施工简便等原因广泛应用,但管桩大都直径较小,承载力相对较低,有鉴于此,本发明开发一种新的钢管桩,具有较高刚度和承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钢管桩,其具有较大高刚度和较高承载力,避免目前管桩刚度和承载力相对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钢管桩,包括钢管、桩尖和压力注浆管;所述桩尖垂直设置于所述钢管端部,所述压力注浆管设于钢管内,所述压力注浆管下端的管壁周侧上开设复数个孔洞,该孔洞用于注浆时水泥浆从所述孔洞流出注浆管,所述压力注浆管的外壁和钢管的内壁之间填充有填料;所述填料为水泥浆和碎石的混合物;所述水泥浆是通过压力注浆管注入所述钢管内底,且沿着碎石的间隙渗流将钢管内的碎石间隙填满密实。
进一步地,所述碎石直径为1~4cm;所述钢管直径为300~600mm,钢管长为10~30m;所述压力注浆管下端的50cm~100cm长范围的管壁周侧开所述孔洞,该孔洞的直径在0.3~0.6cm。
进一步地,所述钢管外壁涂抹有防锈剂。
进一步地,所述桩尖为钢桩尖,该钢桩尖与所述钢管焊接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桩尖为钢筋混凝土桩尖。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了一种管桩的施工方法,提高建筑工程中钢管桩的竖向承载力,具有施工方便、刚度大、承载力高的特性。
本发明上述技术问题之二是这样实现的:
方案一:
一种钢管桩的施工方法,该方法的钢管桩由钢管、桩尖和压力注浆管组成;当所述桩尖为钢筋混凝土桩尖时,该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在建筑物的桩位处埋设钢筋混凝土桩尖,利用沉管桩机械将所述钢管套在钢筋混凝土桩尖上,并将所述钢管沉入到地下的持力层;
步骤12:将沉管桩机械移开;
步骤13:将压力注浆管放入到所述钢管内底部;
步骤14:在所述钢管内填入碎石;
步骤15:通过压力注浆管向所述钢管内底部注浆,水泥浆从压力注浆管下端的孔洞流出,使水泥浆沿着钢管内碎石的间隙渗流填充碎石的间隙,直至水泥浆注满钢管。
进一步地,所述碎石直径为1~4cm;所述钢管直径为300~600mm,钢管长为10~30m。
进一步地,在钢管内先填碎石,然后再用压力注浆管注入水泥浆填充碎石间的空隙,使所述钢管内的填料达到密实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钢管外壁涂抹有防锈剂。
方案二:
一种钢管桩的施工方法,该方法的钢管桩由钢管、桩尖和压力注浆管组成;当所述桩尖为钢桩尖,该钢桩尖与所述钢管焊接固定在一起时,该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利用沉管桩机械将带有所述钢桩尖的钢管在建筑物的桩位处沉入到地下的持力层;
步骤22:将沉管桩机移开;
步骤23:将压力注浆管放入到所述钢管内底部;
步骤24:在所述钢管内填入碎石;
步骤25:通过压力注浆管向所述钢管内底部注浆,水泥浆从压力注浆管下端的孔洞流出,使水泥浆沿着钢管内碎石的间隙渗流填充碎石的间隙,直至水泥浆注满钢管。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充分利用压力注浆管和注浆机将水泥浆注入到钢管内,将钢管内部所述碎石的间隙填满密实,使钢管桩的刚度和强度提高。因此,该管桩具有施工方便、刚度大和承载力高的特性,比普通钢管桩可提高承载力10%-2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采用钢筋混凝土桩尖实施后的钢管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采用钢桩尖实施后的钢管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建设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86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