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气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57618.1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2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雷雪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4 | 分类号: | B29C45/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气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模具中的排气机构。
【背景技术】
在注塑成型产品时,随着熔融塑胶的注入而使模腔中产生气体,该气体主要包括模腔和浇注系统中所存在的空气;塑料原料中含有的水分在高温下蒸发所产生的水蒸气;高温下塑料分解所产生的气体和塑料中某些添加剂挥发所产生的气体。在注塑时,如果这些气体不能及时地从模腔中排出,则于产品成型时这些气体会在产品的表面产生气孔、空洞、烧焦、气泡等众多问题,目前,模具中主要是采用以下两种排气方式:
方式一:在排气入子之间设置排气间隙,在注塑时气体通过排气间隙排出,但这种排气方式会出现排气不均的现象;
方式二: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技术之排气入子10的立体示意图,该机构包括若干排气入子10,该排气入子10上设有一排气槽11,该排气槽11的深度设置为0.05mm,于注塑成型产品时,气体可以通过排气槽11排出,但是量产时间长了,由于排气槽11的深度浅,以致粉尘不能及时地从排气槽11中排出,则排气入子10会出现堵塞的现象,使产品的良率降低。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排气机构,该排气机构能够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排气不均匀和排气入子堵塞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机构,该排气机构可以解决上述排气不均匀和排气入子堵塞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排气机构,其应用于模具中,该排气机构包括:
若干排气入子,该排气入子一端设有第一排气槽,另一端设有第二排气槽,所述第一排气槽一端与第二排气槽相连,该第二排气槽的深度大于第一排气槽的深度,所述排气入子上设有至少一通孔,且所述排气入子上设有至少一定位体;以及
至少一紧固件,该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并将若干排气入子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任意两个排气入子上设有的定位体相互对应。
较佳的,所述第一排气槽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排气槽的截面面积。
较佳的,所述第一排气槽的深度范围为0.01mm~0.08mm,第二排气槽的深度范围为0.2mm~0.5mm。
较佳的,所述定位体包括一定位凸台和一定位柱,且所述定位凸台和定位柱都为柱状体。
较佳的,所述排气入子呈长方体。
较佳的,所述紧固件为定位销。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排气机构,通过在排气入子上设置定位体和两个不同排气深度的排气槽,气体在经过定位体时可均匀地排出,此外,在量产时排气入子可及时地将粉尘从排气槽中排出,该排气机构使排气入子排气均匀并保持畅通。
【附图说明】
图1绘示现有技术之排气入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2绘示本发明排气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绘示本发明排气机构之排气入子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其中图2为本发明排气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排气机构之排气入子100的立体示意图。
本发明的排气机构,其应用于模具中,于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该排气机构包括:
若干排气入子100,该排气入子100一端设有第一排气槽101,另一端设有第二排气槽102,所述第一排气槽101一端与第二排气槽102相连,且第二排气槽102的深度大于第一排气槽101的深度,所述排气入子100上设有至少一通孔103,且排气入子100上还设有至少一定位体104,该定位体104包括一定位凸台1041和一定位柱1042,且所述定位柱1042与定位凸台1041都为柱状体,于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定位凸台1041与定位柱1042都为长方体,且定位凸台1041的长度与定位柱1042的长度相等,此外,所述第二排气槽102一侧设于定位凸台1041和定位柱1042之间;以及
至少一紧固件105,该紧固件105穿过所述通孔103并将若干排气入子100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任意两个排气入子100上设有的定位体104相互对应。
其中,所述第一排气槽101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排气槽102的截面面积。
其中,所述第一排气槽101的深度范围为0.01mm~0.08mm,所述第二排气槽102的深度范围为0.2mm~0.5mm,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气槽101的深度为0.05mm,第二排气槽102的深度为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76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够对石油部件进行抛光的设备
- 下一篇:一种点焊机电极帽修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