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热炉开炉眼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7070.0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4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梁少林;台明;高付明;仇进;普光伟;王云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建水锰矿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15 | 分类号: | F27D3/1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654302 云南省红***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热炉开炉眼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石冶炼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矿热炉开炉眼的方法。
背景技术
所谓矿热炉眼即为正常冶炼作业时由于外界因素或设备问题停炉后组织再次开炉过程中的打通炉眼和排渣通道。如果炉眼和排渣通道不能及时打通,会造成开路后不能及时将液体废渣及时排出,因此造成负荷降低,严重影响矿热炉的正常运行。
传统的工艺中需要用泥球堵住炉眼和排渣通道,以防止炉料冷却后结成固体将炉眼和排渣通道堵塞。由于泥球高温下强度大,必须使用吹氧管开炉眼(在炉眼前端点燃易燃物,通过吹氧管内的高压氧气助燃,将炉眼内的泥球烧化,再从炉眼处伸入凿眼工具打通炉眼)。
如此操作不仅开炉眼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大,并且还容易将炉眼打斜、破坏炉墙的稳定性,增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快速且容易的矿热炉开炉眼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矿热炉开炉眼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预埋管内填入焦炭和泥球;(2)将所述预埋管插入设在所述矿热炉底部的排渣通道内,以使所述预埋管的出口延伸至靠近所述矿热炉的炉眼处,所述预埋管的入口与所述矿热炉的液相区相连通;以及(3)使液相区内的液体从所述预埋管的入口流入所述预埋管内,熔化所述预埋管内的焦炭和泥球。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矿热炉开炉眼的方法,通过在开炉前预先设置预埋管,将液相区内的高温液体导流至炉眼处,能够极大地缩短开炉眼的时间以及减少开炉眼的劳动强度,保证矿热炉的生产效率和减少了开炉成本。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矿热炉开炉眼的方法还能够避免传统开炉眼方法容易将炉眼打斜,对矿热炉壁造成损毁,因此杜绝了安全隐患。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矿热炉开炉眼的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2)完成后,接通电源使所述矿热炉的多相电极放电,以便熔化所述液相区的炉料为液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极插入炉料内的长度为至少1.6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电极插入炉料内的部分的周围预先设置焦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预先设置的焦炭的量为100千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预埋管包括插入所述排渣通道内的水平管段和与所述液相区相连通的倾斜管段,所述水平管段和所述倾斜管段通过焊接相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预埋管为铁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焦炭和泥球分段间隔填入所述预埋管内,并且在所述预埋管出口处填充泥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泥球由碎电极糊、石墨粉、耐火泥和焦油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3)中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炉眼处向所述预埋管内凿眼。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矿热炉开炉眼的方法的预埋管的设置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矿热炉开炉眼的方法的预埋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建水锰矿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建水锰矿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70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